31. “小人国戏班”与“死亡天使”(第3/3页)

1942年6月动工、1943年10月建成,以“死亡铁路”闻名的泰缅铁路,是日军残暴对待战俘和强迫劳工的一个典型例子。为修这条长415公里的铁路,直接死于施工的就有9万名亚洲劳工和12,399名同盟国战俘,其中英国战俘6,318名、澳大利亚战俘2,815名、荷兰战俘2,490名、美国战俘356名,平均每公里付出250条生命的惨重代价!战后法国小说家皮埃尔·布勒(Pierre Boulle,1912—1994)以此为背景写成小说《桂河大桥》(Le Pont de la Rivière Kwai),1952年在法国出版,当年即获得以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尔-奥古斯丁·圣伯夫命名的“圣伯夫奖”。1954年小说的英译本出版,英国著名电影导演大卫·利恩(David Lean,1908—1991)随即把它搬上银幕,拍成的同名电影1957年夺得第30届学院奖(奧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摄影共七个奖项,还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成为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包括中国观众在内,世界上许多人都是通过这部电影知道“死亡铁路”的。不过应该指出,布勒是一名擅长科幻题材写作的作家,他写的这部小说和根据小说拍摄的电影受到许多幸存战俘、包括小说及电影中尼科尔森上校生活原型菲利普·图赛(Philip John Denton Toosey,1904—1975)的批评。他们指出,实际上日军对战俘要残暴得多,生活条件之恶劣和劳役之繁重、艰苦都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战俘们一个个瘦骨嶙峋,远不是电影里的样子。

修筑“死亡铁路”的澳大利亚战俘和荷兰战俘(1943年),一个个骨瘦如柴,远不是人们在电影(桂河大桥》里着到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