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二战”天平上的诺曼底战役与突出部战役

诺曼底登陆战是丘吉尔(以及西方)极力宣传的一大战役。如果把它放在“二战”的天平上衡量一下,它的重要性究竟如何呢?

从1940年7月法国战役结束到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近4年时间欧洲大陆一直是“西线无战事”,纳粹德国精锐部队全部投入到苏联战场,留在西欧、北欧、东南欧广大地区充当“占领军”的只是二流部队,或者在苏联战场受到重创撤下来进行休整、补充的部队,就连防守英吉利海峡、后来成为盟军诺曼底登陆对手的部队也不例外。当时担任德军西线司令部作战部长的博多·齐默曼中将在他的《法国战役》一文中便承认: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实际上西线军队中所有强壮的士兵和补给都不断地被运到东线去了,结果西线的兵力和战术部署完全成了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可以十分坦率地说,那里的指挥官、部队以及装备都是二流的。从1943年起,西线军队的基本力量只是一些用陈旧武器装备起来的超龄士兵。

齐默曼这篇题为《法国战役》的文章,所指的是1944年从诺曼底登陆开始的法国战役,并不是“二战”开始德国入侵法国的那次战役。他指出,所谓德军“大西洋壁垒”,大部分火炮,以及地雷甚至铁丝网,都是从齐格菲防线拆下运过来的。而齐格菲防线是“二战”开始前德国准备对捷克、波兰动武时为防备法国履行与捷、波两国签订的条约从西面发起进攻而沿莱茵河修建的一条防线,始终没有使用过。直到现在,西方不少人仍然坚持说当年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有种种理由,但齐默曼等德国将领说得很清楚:“如果1943年在西线任何地方发生大规模进攻,德国确实没有足够的部队应付。”他说的是实情,西线德军总司令长期由隆德施泰特元帅担任,当时他已年近古稀。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兵分两路,他负责南路进攻。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他是主力部队Α集群的司令官,指挥了最重要的从阿登山地突破的军事行动。1941年希特勒以北、中、南三个集群进攻苏联,他指挥南集群。不过到11月就因反对希特勒冬季作战计划而退役。第二年7月又被征召重披战袍,出任已经整整两年无战事的西线德军总司令。到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他又过了将近两年的太平日子。德军在苏联战场的失利全都与他无关,这使他成为德国军队里唯一未打过败仗的“福将”。

隆德施泰特防守的地区,在大西洋方面长达1,700海里(超过3,000公里),在地中海方面还有300海里,他的部队却只有50个师,而且其中大约一半是新组建尚在训练的新兵师,或者在苏联战场受到重创撤下来进行休整、补充的师。为此他一再要求希特勒派兵增援,并且要派“真正的作战部队”。但是希特勒哪里还有“真正的作战部队”可派?不过1943年年底希特勒还是派了当时已晋升为元帅的隆美尔参与西线指挥。1944年年初西线德军分成两个集团,分别由隆美尔和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大将(Jobannes Blaskowitz,1883—1948)指挥,隆美尔指挥的B集团负责从荷兰到布列塔尼半岛以南卢瓦尔河,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G集团负责比斯开湾和法国南面地中海地区。

由于在苏联战场上三年以来伤亡惨重,纳粹德国已经到了兵员枯竭的地步,不得不采取几近“竭泽而渔”的办法来补充兵员。50—60岁的长者和15—18岁的未成年人都被征召入伍,后被盟军俘虏的德军士兵里便有不少“娃娃兵”。希特勒还不顾装备部长阿尔伯特·斯佩尔(Berthold Konrad Hermann Albert Speer,1905-1981)的强烈反对,大量征召对军工生产至关重要的技术工人入伍。负责新兵训练的“后备军”,不少军官是受伤致残不能再上前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