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阻击(第4/6页)

这还了得,这是穷棒子造反呢!队伍和保安队有义务把这支造反的队伍扼杀在萌芽状态。也是一夜之间,这支新兴的革命队伍就被复仇的队伍包围了。这些穷人家的青壮后生,哪见过这阵势,还没等开战,就逃了,躲了,只剩下几十个坚定者跟在赵大刀的周围。

那一年,赵大刀二十岁。二十岁的赵大刀知道一场血战是不可避免了。他第一次意识到,革命和反革命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打不退敌人的队伍,就撤到山里,跟南昌的革命者一样,上井冈山打游击。

结果可想而知,几十人发一声呐喊,冲过去,却被对面一阵排子枪射倒了一片。最后,他们借着夜色,凭着地势的熟悉,三转两转地冲出了追捕,逃进了雾云山。

到了山里,只剩下二十几人。赵大刀没想到革命会这么残酷,不仅流血,还要死人。他们来到雾云山后,才发现从此是有家不能回了。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哭诉,家已经被火烧了,爹娘也砍了头,人头就挂在县城的门楼上。这就是他们革命的代价。在他们绝望的同时,也有了一种死而后生的悲壮。他们齐齐地跪下了,冲着家乡的方向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擦干眼泪,一起望着赵大刀。

此时的赵大刀已经没有泪水了。爹、娘和自己的一个姐姐,就这样被人给杀了。从此,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他暗自说:这辈子只要有一口气,命就要革下去,为爹、娘和姐姐报仇。

他眼里喷着火,牙齿咬得嘎嘎响,一字一顿地说:不怕死的跟我去井冈山,投奔队伍,报仇雪恨。

这二十几个热血青年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他们跟着赵大刀,向他们心中的圣地井冈山进发了。

他们来到井冈山前,这里的革命之火已经燎原了。根据地一再扩大,从井冈山到兴国,从瑞金到于都,革命的地盘一天大似一天,红军已经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赵大刀带着二十几个同乡在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之前,参加了红军的队伍。在赵大刀的要求下,他们这二十几个人被分在了同一个连队。

赵大刀仍带着那把鬼头大刀,系在刀把上的红绸仍在风中一飘一飘的。参军不久,第四次反围剿就打响了,一直到第五次反围剿,这仗就越打越不顺。和他一同参军的二十几个兄弟只剩下余三和王根儿了。这期间,部队经历过几次整编,但他们三个人从来没有分开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部队为转移做准备,又进行了扩编。赵大刀当上了连长,余三和王根儿,分别担任一排长和二排长。

在那个细雨霏霏的午夜,他们所在的十三连告别了瑞金红色根据地。

在革命的日子里,瑞金的天空是那么的蓝,到处都飘满了红旗。他们一见到瑞金,仿佛看见了家。此时,他们告别了自己家园,转移了。去向何方?没有人知道,他们只有往前走。经过革命的洗礼,赵大刀和余三、王根儿,已经是合格的红军基层指挥员了。他们对革命胜利,一直有着坚定信念。

赵大刀在湘江岸边的无名高地上,背靠着一棵树,想起了往事。历历在目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

然而眼前呢?无名高地上,幸存的二十几名战士在秋雨中,一声接一声地呻唤着。赵大刀知道,不管秋雨是否停歇,天一放亮,敌人就会发动新一轮更猛烈的进攻,这是激战前的片刻宁静。

赵大刀弓着腰来到余三跟前。余三正在往自己面前摆放着手榴弹,此时已摆了厚厚的一层,阻击战打响前,其他部队把弹药都支援了他们。大部队经过湘江一战,彻底清醒了,弃掉所有辎重,轻装简行,把多余的弹药都运到了阻击的阵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