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败落的征兆(第4/12页)

秋天的大雨减缓了盟国的攻势。复杂的地理环境增加了进攻的困难。德军剩余的防御工事仍然发挥着作用,特别是在美军发动进攻的地段上。还有一个问题是盟国军队的规模太大,部署如此之多的士兵和大炮有困难,提供给养有困难,提供运输有困难。为了解决遗留的问题,潘兴暂停了阿尔贡地区的进攻长达一周的时间。

鲁登道夫在萨洛尼卡失利后,立刻与海军上将保罗·冯·欣策见面,欣策此时取代被迫辞职的库尔曼成为外交大臣。鲁登道夫向欣策承认战败,他此前也曾向兴登堡做出过类似的承认,并且略述了德国所面临的真实困境。欣策吃惊地发现鲁登道夫想在几天的时间里实现停火。让欣策更吃惊的是,鲁登道夫还期待盟国允许他把德军撤回德国境内休整,重新修建防御工事,有权随时恢复进攻。他俩似乎不能平静地交换意见,交谈中,情绪激动的鲁登道夫曾瘫倒在地板上。

欣策的目标是拯救德国和霍亨索伦王朝。为此,欣策先与鲁登道夫商量,双方同意以伍德罗·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为基础实现停火。在这个基础上,欣策提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建议。他提出了一个他称之为“从上至下革命”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是改造德国的政治体制,向盟国证明德国的领导层是进步的,甚至可以说是民主的,这个改造过程将由德皇威廉负责实现。然而,这个计划实际上很难称得上是一场革命,因为这个计划所建议的最大变化只是允许德国议会派代表进入内阁。做出这样的改革安排,主要是为了获取鲁登道夫的认同,接着再获取德皇威廉的认同。虽然这个计划带来的变化非常温和,但保守派讨厌这个计划,他们认为这个计划违背了普鲁士和霍亨索伦王朝的传统。首相赫特林,虽然他本人不是普鲁士人,却拒绝接受欣策的计划,并宣布辞职。9月27日,德皇威廉签署议会政体宣言,据一名军官说,这位自称是“忽然心碎了的老人”正在尽一切努力抢救自己遗产中的一件东西,按照德皇的说法,这件东西除了他爸爸不反对外,他其余的祖先都认为是一件可憎的事物。德皇的签字提供了一个最充分的证据,说明德国领导人已经对当前的局势感到绝望。但是,德皇此举还有另一个可悲的动机,考虑到灾难即将来临,于是他想让议会中的自由派和社会主义分子与他一起去分担未来的谴责。

欣策为了证明德皇所签署的宣言不是一句空话,他坚持自己必须与赫特林一起辞职。德皇和鲁登道夫都劝阻他,但他执意辞职。局势迅速变得清晰起来。9月30日,鲁登道夫手下的一名少校参谋,被派去柏林向德国议会通报西线的战况。这名少校所说的事实与德国议会代表(包括公众在内)以前所获得的消息完全矛盾,这给政府和军队的信誉以沉重打击。3天后,有帝国杰出保皇自由派美名的巴登亲王马克斯,接替赫特林为德国首相,受命安排和平谈判。虽然马克斯健康不佳,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此外,他实际上还是德国政治体制内一位对改革者抱有同情心的人,让他出面就是向盟国证明,柏林已经有了一个能够实现民主的政府。但是,盟国只把他视为德皇威廉的亲戚、巴登王室成员。所以,德国选择马克斯亲王出面被误读了,但是,这个误读并不是马克斯的错误,而是德国的敌人没有看出他与过去的那些德国领袖有什么不同。

马克斯亲王在就职的第一天便签署了欣策草拟的给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照会。这份外交照会要求立刻停火,接受威尔逊总统在1918年提出的和平条件。威尔逊马上给予回复,回复的态度是坚定的,但带着几乎是友好的口气,敦促德国切实接受“十四点”,并且愿意撤出所有侵占的领土。马克斯的政府受到鼓舞,暗示同意。此时已经是10月的第二周,盟国军队在西线遭遇短暂阻碍。美军终于清除了阿尔贡地区的德军(一位名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年轻旅指挥官表现得异常勇敢,常常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但美军在艰苦、漫长的战斗中遭受沉重伤亡,等待他们的是东面更加坚固的德军防线。鲁登道夫好像抓住了一根新救命稻草。他开始谈论缩短战线的举措,他坚信这样德国就能熬过即将来临的冬天,消耗盟国的兵力,从而榨取对德国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