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败落的征兆(第3/12页)

在这种形势下,鲁登道夫已经是山穷水尽,他给各集团军指挥官一条充满绝望的信件。他告诉他们(他们不会对他的用词感到舒服),西线绝对不许再有撤退。他再次要求寸土必争,即使没有机会也要争。他告诉参谋们他听到的一个流言,法军内部正在流行肺炎瘟疫。他后来回忆当时听得这条流言时的感觉说:“就像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然而,这个流言是假的。

英军和法军发动对兴登堡防线的进攻,俘虏数以千计,缴获的大炮数以百计。美军和法军在40英里(约65公里)宽的战线上发动对默兹河和阿尔贡的进攻。战斗从来没有如此的血腥——在8月28日至9月26日之间,英国伤亡高达18万人;美军有2.6万人阵亡,9.5万人负伤。不过,盟国能忍受这样严重的损失,因为令人满意的结果好像就在眼前了。显然,德国难以经得起如此沉重的不断打击而不崩溃。一名英国军士在家信中写道:“我曾经见到过许多战俘,他们之中有的来自索姆河战役、蒙斯战役、麦西尼斯岭战役。他们的表情带着强烈的挑战情绪;他们的眼睛好像在说:‘你们赢了我;但是,我们还有许多人在继续战斗,最终我们要消灭你们。’现在,德国士兵已经变成可怜的乌合之众。疲惫的躯体上的疲惫精神。从他们身上能看出失败的征兆。”

大战的故事结尾,与其说是沙场搏斗,不如说是政治博弈。战场上的战斗继续着,规模仍然宏大,盟国拥有不可否认的优势。在德军剩余军队中,有几个最好的部队继续抵抗,他们抵抗意志之强超乎人们的想象,但是,他们显然是在为一个错误的理想去牺牲自己。此时,盟国在西线有600万人,随着盟国的大炮和坦克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加之莫纳什的战术广泛获得使用,西线开始不需要如此多的士兵。消灭德国人的力量已经不是士兵的身体,而是大炮、坦克、飞机。法军有40%的兵力是在为大炮服务,实际人数大约是100万人。法军在1914年只有300门大炮,而现在则有6000门中型和重型大炮。在9月28、29日这两天里,加拿大人最终突破了兴登堡防线,他们一共发射了94万发炮弹。10月初,每24小时能炮击1.2万吨炮弹。法国的75毫米野战炮每天能发射28万发炮弹。每个德国兵,每时每刻都要生活在布鲁赫米勒发明的弹幕炮击下。

突破德军防线的机会越来越多。例如,10月5日,黑格手下的四个集团军在多个地段突破兴登堡防线。但是,英军的突破并没有演变成德军的溃退。虽然德军缺少食物、弹药,从来没有休假日,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使德军的核心部队停止抗争,他们绝不轻易放弃阵地,而且还沉重地杀伤进攻的盟军士兵,甚至在关键地点发动反击。在有些阵地上,只剩下德军军官和机关枪,但阵地依然岿然不动。实际上,英军、法军、美军的伤亡率比德军要高。

一个美国海军陆战营攻占了香巴尼附近的一座山峰,清扫战场发现部队伤亡率高达90%。一名参加进攻的士兵写下自己的回忆:“经历了几年的战斗,这个地区变得黢黑,树木成为没有树枝的木桩,插在好像被搅拌过的泥土中……大地光秃秃的,像患麻风病似的……茫茫一片大大小小的弹坑,没有一寸土地没被蹂躏过。”虽然美军觉得战争已经进入尾声,德军已经毫无胜利的可能,但是战斗的激烈程度仍然令人毛骨悚然,这个海军陆战营还留下一段生动的战场描述:“榴霰弹像藏红花一样在阵地上爆炸开花,把死人和肢体抛向天空。榴霰弹里的小球和锯齿状的金属片溅洒在地上,就如同一层薄薄的冰雹;当炸弹戳入地面的时候,地面向中心塌陷,接着翻腾起来,摇晃着稳定下来,然后又有炸弹落下来。高效炸弹随着榴霰弹落下,爆炸的地方竖起泥土的喷泉,黑色的浓烟混杂着魔鬼的黄色滚动着。尘土和浓烟形成肮脏的黑暗烟云伴随着人数越来越少的部队,烟云中有红色的闪光和死亡的号叫。左边的寂静山脊突然被机关枪和步枪惊醒,马克西姆重机枪和毛瑟枪射出的镀镍子弹高速飞过来,发出咝咝的叫声,击倒那些没有被炸弹击倒的士兵。随着我们营向前冲锋,身后倒下越来越多的棕色身影。新鲜的血腥味钻进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