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略与战略计谋(第3/41页)

当然,战争的艺术不仅仅是选择便于军队作战的方向,因为这还不够,指挥官不光要制定英明的计谋,还需要天才的执行力,更需要才干、毅力、远见。

接下来,我将详述在各种战略和战术手段中如何运用这条原理,我将用多个著名案例证明,除了极少数例外,凡是运用该原理的人,总是会获得胜利,而抛弃它的人,总会遭到失败。

作战体系

进行战争之前,需要确定一个问题,是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它要求正确理解进攻和防御的含义。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进攻:第一种,入侵战争,即进攻一个大国的全部领土或是大部分领土;第二种,普通进攻,进攻一个省或一条有限的防线;第三种,只进攻敌人的某个阵地,只限于一次作战,也可称为“主动运动”。我已经说过,从精神观点和政治观点来看,进攻几乎都是有利的,因为它可将战火烧到他国,使自己国家免遭战火,减少敌人的资源增加本国的资源,提升本国军人士气,使敌人恐惧。我也说过,进攻会激起敌人的抵抗,尤其是当敌国人民感受到他们的行动关乎国家命运时,更是如此。

从军事观点上看,进攻有利有弊,在战略方面,如果入侵作战使作战线深入敌国,就有可能产生危险,在敌国,高山、湖泊、隘路、要塞等一切都是进攻的障碍,而当地居民的敌对情绪,也会对进攻造成阻碍。但是,如果进攻成功了,就可直接打击敌人的中心,夺取敌国的一切资源,尽快结束战争。

为争取主动权而实施的简短作战行动,总是有利的,在战略方面更是如此。事实上,战争艺术就在于将主力放在决定点上,首要手段就是争夺主动权。谁能掌握主动权,谁就能率先将主力投入在应该实施突击的决定点上。等待敌军来进攻,只会陷入被动,因为它不知道敌军会从哪个方向攻过来,也找不到合适的防御方法。

在战术方面,进攻也比较有利,但其程度不如在战略方面,因为作战的地域不大,即使夺取了主动权,也无法完全隐蔽行动,敌人能察觉并采取措施防备。此外,进攻一方为了到达敌人战线,必然要跨越多处障碍。

在战略和政治方面,不论进攻如何有利,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一直不停地进攻。没人敢说,以进攻为开始的战争不会转入防御。正如我说的那样,经过周密部署的防御也是有一定好处的。防御通常可分为两种:惰性防御,也可叫消极防御;积极防御,即同时也要实施突然进攻的防御。消极防御危害很大,积极防御则能取得成果。防御的目的,是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护国家部分领土不受敌人威胁。一切防御战争的目的,在于制造各种困难,以阻止敌人前进,同时使自己的军队免遭损失。任何敢于进攻的一方,总是基于某种优势发起进攻,总是竭力速战速决,相反,防御的一方,则应该尽量拖延战争结束的时间,以耗尽敌人的精力和资源。

一支军队只有遭到失败,或敌人占据绝对性优势时,才可实行消极防御。消极防御的军队,可以利用地形,凭借天然的和人工的障碍,尽力扭转劣势,加强一切力量。消极防御,在某种情况下,也会有利,前提是指挥官一定要头脑清晰,权衡利弊,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不轻易在固定的点上不动,静待敌人的袭击。反之,他应该灵活作战,争取主动权,利用一切机会抓住并打击敌人的弱点。

我一直认为积极防御[1]作战,总是有利的。采取这种行动,可以利用攻防两种优势,因为在准备充分的决定点上,既能争取主动,又能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突击。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在最初的三次战争中采取的侵略行动,而在之后的四次战争中,则造就了攻势防御的典范。这部分归功于敌人给了他充分的自由,使他得以顺利夺取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