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狱般的撤军(第4/5页)

1842年9月,英军重返喀布尔。波洛克率军一路通过喀布尔城,到达巴拉·喜塞尔要塞,在那里升起英国国旗。法什·贾恩向英国人投降,被英国人承认为阿富汗的合法国王。英军在喀布尔展开报复,将当初驻阿富汗公使麦克诺顿被砍成碎块的尸体公开展示的市场炸毁。英军在喀布尔城内烧杀抢掠三天,数千名阿富汗人被杀。英国人辩解道,一开始并没有公开劫掠的命令,只是一听到市场的爆炸声,英军“竟大声叫嚷说喀布尔已经撒手不管,可以任意抢劫了。两个营地的人历时冲入城内,其结果是这座城几乎完全毁了”。

整个阿富汗局势依旧危机四伏,反英情绪高涨。喀布尔城中的英军并不安稳,晚上不敢走出军营;南面的山区,阿富汗部族武装十分活跃;北面的库希斯坦,集结着随时出没的阿克巴汗军队;从喀布尔到贾拉拉巴德的交通线上,吉尔查伊人的袭击活动越来越频繁。英军解放了俘虏营(前驻喀布尔英军司令埃尔芬斯顿已经由于情绪沮丧懊恼引起旧病复发,死于俘虏营中),收容了当初没来得及从喀布尔一起撤走的印度残兵,带上法什·贾恩全家,于10月12日主动撤回印度。回师途中,英军还不忘摧毁了贾拉拉巴德的城防工事。

等到1842年11月,英军全部撤回时,英军及英属印度军队总计损失3万多人,军费支出达1.5亿英镑。这次战争后,英国否认自己入侵阿富汗,声称仅为了支持合法的舒佳政府,“以对抗外国干涉以及反对派的捣乱”。这种对战争结论的宣言,无疑意味着英国不会放弃对阿富汗的控制。不过,考虑到惨重代价,此后的36年内英国没有再对阿富汗发动入侵。

英国人释放了多斯特·穆罕默德,让他回到阿富汗,重登王位。多斯特·穆罕默德让阿富汗避免沦入如印度一般的下场,获得了内部整合的机会。他重新统一了阿富汗,收复了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广大地区,击败了再度入侵的波斯人,削平杜兰尼王朝残余势力,将长期分立的坎大哈和赫拉特也统一在版图内。阿克巴汗担任父王的宰相,颇有建树。1845年,他被一个印度医生毒死,年仅29岁;时人怀疑,这个印度医生是英国间谍。“阿富汗的幸福与光荣之星”陨落了,阿富汗人用许多诗歌来赞颂他的功绩,至今这些诗歌还在阿富汗流传。1863年6月,多斯特·穆罕默德病逝于赫拉特,那天是他收复赫拉特之后的第13天。阿富汗人爱戴这位国王,民谚有云:“难道多斯特·穆罕默德死了,连正义都没有了吗?”

另一方面,多斯特·穆罕默德于1855年与英国人签订了《白沙瓦条约》,承诺尊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领土,以东印度公司“的朋友为朋友,以它的敌人为敌人”。1857年1月,他又与英国人签订了补充条约,加强了双方的联系。根据这个补充条约,由3名英国军官组成的使团于1857年初到达了坎大哈。不久,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坎大哈总督将此事报告给多斯特·穆罕默德,附带提到有关所有在印度的英国人尽数被杀的传闻时,问道:“我把这三个军官的脖子割断好不好?”多斯特·穆罕默德答复说:“那没有用,我很了解这些英国人。传说在印度的英国人全被杀死,这可能是真的。但是,他们将成千上万地从大海彼岸来到,重新征服那个国家。最好不要管这三个人。”多斯特·穆罕默德显然对英国人的实力有很清醒的认识。

多斯特·穆罕默德死后,阿富汗再度陷入内战。他共有16个儿子,分别由5个妻子所生。多斯特·穆罕默德生前指定第三子希尔·阿里为王储。这位王储一登上王位,11个兄弟就同他展开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尤其是阿明、萨里夫联手反对希尔·阿里的战争,骨肉相残,残酷至极。希尔·阿里的儿子穆罕默德·阿里与自己的叔父阿明展开了一次单独的战斗,叔侄之间进行着厮杀。两人拔剑对刺,都受了剑伤。接着,叔父用手枪打死了侄子,他自己又被侄子的卫兵杀死,两人倒毙在彼此相距仅仅几步远的地方。接下来的事情,后人如此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