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装民众(第2/4页)

(4)民族的性格有利于采取这种办法;

(5)国土上有森林、山脉、沼泽,或耕地,地形极为复杂,通行困难。

在民众战争中,人口的多少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因为很少会出现缺乏兵员的情况。民众的贫富也不直接起决定性作用,或者至少无法起决定性作用。不过,不容置疑的是,贫穷的、吃苦耐劳的人民通常更为勇敢,更为坚强。

像德国许多地区居民分散居住的情况特别利于发挥民众战争的效果。因为人们可以将这样的地区分成更多的散块,更有利于民众隐蔽。尽管这里道路多,但却很不利于军队宿营,尤其是民众战争通常所具有的那种特点在这儿会小规模地反复出现。

这种特点是,到处都有抵抗的因素,可是,到处都捉摸不到。如果民众集中于某些村庄,那么敌军便会攻占那些反抗最为强烈的村庄。为了惩罚居民,他们甚至会将这些村庄抢光、烧光。不过,这种做法对威斯特伐利亚的农民大概是不行的。

民军和武装的民众无法也不应当被用来对付敌军的主力部队,甚至不能用来对付敌军实力较强的部队。他们并不是用来摧毁敌军的核心部队,而是只能从外部和边缘去吞食敌人的部队。

他们应当在敌军的大部队尚未抵达的战区两侧发动攻击,让这些地区彻底摆脱敌军的影响;他们应当像汇聚在战区两侧的乌云,紧紧地跟随前进的敌人。在敌军完全没有出现的地区,民众是不缺乏武装反抗的勇气的。有一个地方武装反抗了,附近地区的居民便会紧随其后。如此一来,全国各地便会燃起反抗的熊熊大火。这熊熊大火就会以燎原之势蔓延,最后烧到敌军的基地,烧到敌军的交通线,并且破坏敌军的生命线。

当然,我们并不认为民众战争的作用是万能的,也不认为它像人无法对付的风雨似的,不认为它是单纯依靠军队无法应付的、用之不尽而不可战胜的东西。

一句话,我们的结论并不是建立在那些吹嘘民众战争的言论之上,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能像驱逐士兵那样去驱逐武装的农民。

因为士兵犹如一群家畜那样集结在一起,他们往往是笔直地向前奔跑,而武装的农民则不是这样的,他们无需什么巧妙的计划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开。如此一来,任何在森林、山地,或者地形尤为复杂的地区行军的小部队都面临着危险,因为战斗随时可能发生。就算一支行军的纵队很久都没有发现新的敌人,但是那些早就被纵队事先驱逐的农民随时可能活动在纵队尾部附近。

正规军的前哨或别动队对破坏道路和封锁隘路所使用的手段,和农民武装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就像自动机器的动作同人的动作比较一样。对此,敌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加派更多的部队护送运输队,派兵驻守在兵站、隘口、桥梁等地。

刚开始,民众武装的活动规模总是有限的,敌军因为担心过分分兵会造成自己实力受到严重的削弱,因此他们只派出小股部队前去征剿。可是,民众战争的火焰恰恰是在与这些小股部队进行的斗争中燃烧起来的。

在某些地方,民众武装依靠数量优势击败了敌军的小股部队。因为这种胜利,他们的勇气倍增,斗志更加激昂,斗争更加积极,一直发展到能够决定全部战局为止。

我们认为,民众战争要像云雾一样,在任何地方都不凝结成一个反抗的核心,否则敌军便会动用相应的力量来攻打这个核心并粉碎它,俘虏大量民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群众斗争的勇气便会迅速低落,人们可能认为大局已定,继续斗争徒劳无益,最终放下武器。

不过,民众武装在必要的时候要在某些地区形成较为雄厚的力量,形成那些足以让敌军害怕的威慑力量。这些地区,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要分布在敌人战区的两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