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芒友(第6/6页)

中印公路就此打通,中国在1942年沦为陆上孤岛后,终于打通了属于自己的国际通道。在这段时间里,中国远征军两路夹攻,从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历时17个月,在缅甸北部山区复杂的地理条件下,排除困难,攻占了相当于半个法国的土地,消灭日军四万余人(日本厚生省统计),他们英勇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此后,日军再也无力切断中国的国际补给线,大批物资源源不断运送进中国的腹地,为正面战场的稳定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也拉开了中国战场大反攻的序幕。1945年6月,中日两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最后一次大战役——雪峰山战役在湖南结束,日军大败。其中,在战斗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新六军,就是从缅甸归国的远征军部队。

不过,在写作这篇文字中采访过的很多远征军后人,却传达了一个令我有些意外的信息:许许多多当年曾在缅北浴血奋战的中国远征军军人,在抗战胜利后却选择了退役,离开了他们的部队,踏上了回乡的旅途,很多人并没有参加此后绵延三年的内战。

他们是因为反对腐败的蒋家王朝才离开的吗?有些人当时并不一定有这样的觉悟,只因为他们终于打回了故乡,苦战的三年中,那一缕回乡的思绪,是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拦的。

也有很多人永远不能回来了。

1945年9月16日,孙立人指示部下,着手筹建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以招忠魂,以供安息。这位善战的军长此前已经特意从昆明带来了祭奠袍泽的纸钱。

1946年,孙立人在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留影。

在广州的日军俘虏,成了建设新一军公墓的主力。建设费用,则为远征军袍泽节衣缩食所得。

1947年,公墓落成,已被排挤即将离开大陆的孙立人亲往致祭,碑文中写道:“余忝军长,于奏凯归来,招魂追旆,同返中原。”

在腾越的国殇墓园,远征军战士的墓碑,如森林般肃立,标志着那一场民族战争中的牺牲,也仿佛这些中国军人静默地在自己的家园休憩。

愿所有战争,都以回家为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