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芒友(第5/6页)

远征军部队在回国前于缅甸新维合影

日军从畹町的突围,宣告了其缅北滇西防御体系的彻底崩溃。中国远征军在其后紧紧追击,2月8日,新30师自南帕卡猛攻贵街,14日占领贵街。日军第33军司令部继续南迁,19日中国远征军占领新维,兵临腊戍。

新一军占领新维后,孙立人将军调整部署,以主力新38师担任正面主攻,新30师侧翼穿插,策应主力进攻。两路部队会攻腊戍。1942年,日军第56师团正是靠偷袭腊戍,才切断远征军归国的道路,迫使大批中国将士含恨死于野人山。此时,日军第56师团及第2师团残部,在这里试图据守掩护其后勤部队撤退物资,但25日新38师分三路纵队,开始攻城,激战至3月8日,新38师即冲入市区,占领了腊戍。

此后,新38师继续向南攻击前进。同时,在印度边境的英印军,亦已向南反攻。3月30日,英印军在曼德勒东北的乔梅与南下的中国驻印军右纵队会师。日军一路败退,如秋风落叶,再无往日的威风。

1945年2月4日,中印公路通车后第一支车队到达昆明,成万市民夹道欢迎。

乔梅之战,是中国驻印军最后一次战斗,他们胜利地完成了收复缅北的任务,也显示了中国军人在亚洲战场上优秀的战斗素质。正是因为感受到中国军队的战斗水准,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蒙巴顿将军,于3月8日飞抵重庆,与蒋介石会谈,请求中国远征军部队留在缅甸,协同英军作战,收复全缅甸。

但是,中国远征军没有继续南下,他们放弃了这个荣誉。

原因很简单,他们终于打回了自己的国家,两年的血战,凝成了回家的艰险之路。

他们的心,已经不在异国的战场上。在从印度打回祖国的那条公路进入国境的地方,一个隆重的仪式被记录了下来。

如果说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有影像资料留下,一定会让人觉得弥足珍贵。但假如说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居然是彩色的,估计很多人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很简单,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华艺影片公司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怎么可能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留下彩色的影像呢?

这却并不是玩笑,2010年中国大型纪录片《中国远征军》里面就出现了一段珍贵的彩色影像,描述的是中国远征军打通中印公路后会师的情景。

芒友会师,滇西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和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握手庆祝胜利。

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X部队与Y部队在芒友会师。实际上,在此前数日,两军已经有先头部队会合,但正式会师,被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天。当时,虽然中国并没有彩色摄影的条件,但美军摄影师还是用当时珍贵的彩色胶片留下了这段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历史画面。

那一天,头戴钢盔的中国远征军驻印军部队和头戴布帽的中国远征军滇西部队云集芒友坝子,举行会师典礼。用参加典礼的第9师第26团解云祥连长的描述:“蔚蓝色的天空里,飞来了各种机型混合编组的一队队的机群,在上空盘旋,做各种特技表演;坦克上都插着小国旗,缓缓驶来;参加会师的各部队排列着无数个整齐的小方队;炮兵朝南方鸣放礼炮;坝子里用五色缤纷的降落伞搭的临时帐篷,犹如盛开的满山红,布满整个芒友坝子。芒友会师的盛况,的确非笔墨所能形容。我们每个官兵内心的喜悦,也无法用言辞来表达,大家只是笑嘻嘻的,内心充满了胜利后的激情和欢乐。”

这次典礼,也被称为“迎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国胜利的奠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