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3页)

大量重装备的损失,也说明了辻村所部是被歼灭的。如果辻村大佐坚持到了增援部队到来,他不可能把这样多的大炮机枪都丢给八路的。

有个此战中幸存下来的日本兵小岛清,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叫《雁宿崖》,基本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记载辻村大佐是在战场以外的路边被发现的,负了伤,一度被认为是此战唯一的幸存者。

小岛也提到日军援军到达雁宿崖之后,把被八路埋葬的日本兵重新火化的过程。如果没有歼灭这股日军,八路军怎么可能跑到日军阵地上替他们埋尸体呢?

可是,这样一场歼灭战,到了日军战史,就成了援军吓跑八路的印象。

然而……你还没法说他,因为人家战史里面也没说援军到达的时候包围圈里的日本兵是死是活对不对?

服了。

我服了,阿部中将可不干了——要知道任何一支部队里面,1连、1营,这一类的番号都是不能随便给的,那叫基干部队。混成第2旅团的基干部队就是独立步兵第1大队,现在稀里糊涂就给打残废了,人阿部中将以后还怎么混啊。

我觉得,不能忽视阿部阵亡报告中提到,将调他接任天皇侍从武官的调令,阿部带着给八路军送了好几门大炮的战绩是没法去上任的。

从日军随后的行动来看,其作战部署已经转为报复为主。

说到这里,不能不说一个我对此战一直不明白的地方:从阿部规秀死后日军的动向来看,此战日军主要的攻击目标是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地区阜平一带。说起来,这里是晋察冀三分区的地盘,三分区司令是后来的四野骁将黄永胜,也是个一听打仗嗷嗷叫的主儿。但是,雁宿崖和黄土岭两仗的指挥官,却是一分区的司令员杨成武(我那个老上级的团,是个地方团,当时也在跟着一分区“学打仗”)。按说,东边的唐县、完县才是他的地盘。

这鬼子要打三分区,怎么一分区的司令来越俎代庖呢?不明白。

我推测原因是阿部的扫荡基地涞源,是属于杨成武一分区的,所以,他先挡一下责无旁贷。

不过,挡得好像狠了点儿,以至于后来没黄永胜什么事儿了。

特别是雁宿崖之战结束后,阿部规秀率领独混第2旅团主力,包括中熊直正中佐第2大队、堤赳中佐率领的第4大队、森田春次中佐率领的第5大队,没有继续向阜平前进,而是紧紧跟随杨成武部,沿着雁宿崖、司各庄、上庄子一路向东追来。

黄土岭,阿部规秀的葬身之地,就在上庄子以西的山地之中。

阿部规秀到黄土岭钻进杨成武的包围圈,还有一个说法,是因为他碰上个奇怪的对手。

这个奇怪的对手,就是晋察冀第一军分区3支队司令员曾雍雅。

大家可能都看过《岳飞传》,在青龙山迎战金兀朮的时候,宋军第一路先锋官岳飞、第二路先锋官刘豫、第三路先锋官曹荣……评书写得热闹,让人听得神往。黄土岭之战,杨成武的第一路先锋官,就是曾雍雅。

说到曾先锋官雍雅,我们就不得不回到雁宿崖之战。这里面有个谜团必须解开——辻村宪吉大佐好歹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4期的高材生,怎么会那么听话地钻进雁宿崖的包围圈呢?他没长脑子吗?

辻村大佐大摇大摆钻进包围圈,不是因为他没长脑子,是因为他倒霉地碰上了曾雍雅。

在该部日军前进的路上,跟曾雍雅先后打了几次不大不小的战斗,双方是拖拖拉拉打到了雁宿崖。

您说了,这跟敌人拖拖拉拉地打,不是给他报信提高警惕吗?那还能打伏击吗?

您得这么想,要是辻村大佐一路行来,一个八路没碰上,这也很不正常,他反而要警惕了。而曾雍雅呢,恰好是杨成武手下,第一个善于诱敌深入的专家。开国少将曾雍雅,是江西人,参加革命时相当初中文化,是红军中少有的“知识分子”,脑筋十分灵活。上世纪70年代《解放军文艺》写黄土岭战役,曾经不点名地评价过这位将军打仗的作风,说他去诱敌,敌人是又被折腾得昼夜不宁,烦躁难安,又会被他的节节败退弄得骄横无比,进包围圈的心情跟华北农民赶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