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3页)

10月底,由阿部规秀指挥独混第2旅团,被称为“涞源南方地区讨伐战”的大扫荡开始了。本来,这次作战要求110师团同时从东侧进攻唐县、完县等地作为策应。但是因为需要清理进攻路线上的当地八路军与国民党军,该师团进展缓慢,比计划晚了一个星期,直到11月6日,也就是阿部规秀阵亡的前一天,才开始进入唐县境内。然而,狂妄的阿部规秀认为根本无须友邻部队的配合,独混第2旅团也可以完成任务,于10月31日按照计划发动了对长城线以南的进攻。

因为从涞源向南的道路在李花村南分为东西两股,阿部规秀对八路军北岳军区的进攻也兵分两路,东路,由辻村宪吉大佐指挥独立步兵第1大队主力,约500名日军组成辻村讨伐队,经过长城白石口向银坊攻击;西路,由堤纠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4大队主力经过长城插箭岭南下,攻击倒马关。同时,阿部规秀自己率领绿川纯治大佐的独立步兵第3大队在涞源接应,并部署中熊直正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2大队和森田春次中佐指挥的独立步兵第5大队向涞源靠拢,作为预备队。

结果,辻村大队11月3日在白石口与银坊之间的雁宿崖,突然遭到八路军优势兵力的伏击。

关于雁宿崖之战,也可以查到资料,但是我认为是不够全面的。我在机场工作时候的一个老上级,原是八路军团长出身,亲身参加过这次战斗。他自述此战下来自己的一个团只够编成一个营了,极言日军抵抗之疯狂与八路军坚决歼灭被围日军的决心。这一仗,堪称八路军的经典伏击作战。

其实,雁宿崖之战刚刚开始,已经有两个问题值得思索了。第一,两路日军,八路军为何专打雁宿崖之敌?第二,日军一个大队通常编制有一千余人,为何辻村大佐的讨伐队只有五百多人?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是因为这里面都有玄机。

八路军专打东路雁宿崖之敌,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独立步兵第1大队,原来驻扎在灵丘,是临时调来参战的,而西路堤纠中佐的独立步兵第3大队,则一直驻扎在涞源。打辻村所部,因为他对当地地形不熟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个大队不满员。

因为就在一个星期前,这个大队的日军在灵丘发动一次对八路军的攻势,刚刚与120师715团和雁北支队干了一仗。

平心而论,辻村大佐去剿715团纯属找不自在——你倒看看对方是何许人也。

715团团长王尚荣何许人也?中印自卫反击战时的总参作战部部长,那是好惹的吗?

一仗下来,独立步兵第1大队伤亡数百人,28日才狼狈归还建制,还没来得及进行补充,属于一支疲惫之师。

具体指挥雁宿崖之战的独立第1师师长杨成武,接到日军来袭的情报时,正好和120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在唐县参加晋察冀边区成立两周年纪念大会。辻村大队吃了王尚荣的苦头,这个情报贺关当然是要通报杨成武的。

辻村和阿部一样,都是日军中的少壮派。日军中的少壮派,一个比一个狂妄,出发前还把两个中队留给了阿部,伴随旅团司令部行动,结果到达雁宿崖的日军自然只有约五百名了。

这个举动,你没法说辻村是脑子进水呢,还是聪明过头。你要说他脑子进水,轻敌冒进,战前分兵,的确是脑子进水。可要没有留下的那两个中队,雁宿崖之战后估计光杆司令辻村宪吉有被勒令剖腹自杀的危险。

抗战中的杨成武将军

聂荣臻、杨成武等检阅晋察冀一分区部队,也是雁宿崖之战的主力,无论检阅的还是被检阅的,感觉就四个字——杀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