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大战肉弹十勇士(第2/5页)

〈奉天专电16日发〉在东边道作战中凋谢的东濑军曹等十名勇士,为建设王道乐土而化为尊贵的人柱(为何让我想起了《鹿鼎记》中的人棍?皇军喜欢这个调调?)。他们在近来讨匪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行为,惊天地,泣鬼神,他们作为皇军精华发动的肉弹攻击将光耀万邦(光耀万邦未必,但别的国家的确没有用这种打法的),特此详报。
13日,接到报告,称在桓仁县西部放包围的红军与地方武装一部约二百人突破了包围圈。在通化县英额布驻扎的铃木讨伐队福田中队与松井中尉指挥的满洲国军警数百名立即出发进剿。14日晨6点,讨伐队在英额布以南和“匪团”遭遇,将其击溃。这时,有附近居民跑来铃木讨伐队的总部英额布大泉源村报告——讲“匪团”向西沟方向遁走。讨伐队投入追击,双方且战且走。“皇军在激战中”。接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讨伐队本部需要守备,已经没有人员能够出动。但是,当时正因冻伤、感胃等原因在总部治疗的东瀚军曹等13名战士纷纷表示不肯在这个时候躺在床上养病。他们拿起武器,带了26名“满洲国”的警察立即赶去增援。
在西沟附近,他们与大约七十名“匪团”遭遇,随即展开了一场迅猛的追击战,一直追到西沟。这时,他们发现早应该到这里的福田中队踪影皆无,而敌人却变成了两百名,结果我军反而遭到包围,周围弹如雨下。在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之后,敌军顽强不退,进攻越发凶猛。星野一等兵身负重伤,我军弹药即将用尽,而满洲国警察队的人全都躲了起来,所以只有12名日本兵在继续作战。看到这样危险的情形,东濑军曹下定了决死的决心,下令两名士兵携带重伤的星野离开战场向总部报告,随后高呼“现在是死亡之花盛开的时候了,展现一下帝国军人的魂魄吧!杀,杀,杀……”(怀疑这位东瀚军曹以前是在宝塚歌剧院打杂的,不然这种时候哪儿来那么多废话?)带队冲进“匪群”发动自杀性攻击。(下面这段比较令人骇异)军曹被打成蜂窝煤状之后向东方遥拜,高呼“天皇陛下万岁”,遂成令人泪下之牺牲。
得知这一悲报,勇士们的母队派出近藤中队当晚星夜驰援,于第二天清晨赶到现场,只见血染的雪地上战死勇士七零八落的尸体,无奈中只能痛哭着将他们火化后送回通化总部了。

报道正文之后,是日军指挥讨伐战的某司令官三毛XXX的采访评论——《此方为皇军之精华》,在充分肯定了十肉弹的勇气和楷模精神之后,称“歼灭十勇士的‘匪团’,是被称为东边道匪贼之王的红军第一军司令官杨靖宇麾下,经判定是其亲率最有战斗力的直属部队……”

同一天的《朝日新闻》中,还有日军中代中队在桓仁马鹿沟与“红军匪程司令”所部五百余人交手五小时,伤亡三十余人的报道。文中称“红军匪”为“东边道之癌”。

这个程司令,又是谁?这两次战斗,有关系么?

据我个人推测,这个“红军匪程司令”估计是有“小杨靖宇”之称的抗联第1军第1师师长程斌。他当时正带领第1师3团在桓仁活动,一度也可称是一名抗日名将,日本报纸对他的评价是“狞猛”。可惜程斌在1938年叛变,后来反而成为了追杀杨靖宇的凶手。

不过,程斌当时并没有和杨靖宇在一起,马鹿沟的位置离通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这一仗不像是他打的。

19日,《朝日新闻》则有对“肉弹十勇士”之战中幸存生还的星野的采访报道,内容更加详细,称这支准备出发的日军增援部队本来共计16人,而不是13人,但有三人病情较重,挣扎不起,遂与本部警卫部队留守。星野在战斗中一条胳膊被打断,另两名幸存者也是重伤,但似乎并非受命撤退,而是在抗联打扫战场时利用薄雾和树林躲过搜索而逃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