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军“轰炸之王”的坠落(第2/4页)

奥田在日内瓦会议的纪念品。这张阿尔卑斯山的明信片上,是当时日本代表团四巨头的签名,分别是海军代表永野修身大将、陆军代表松井石根大将、驻英国和法国的两名大使。右侧可见奥田的题字和说明。

武汉战役中的日军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17,000吨,曾活跃于对华侵略的战场,1945年被中美联合空军重伤坐沉于香港。

抗日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以鹿屋、木更津两个航空战队编成第1联合战队,负责战略轰炸,以12、13两个航空战队编成第2联合战队,负责制空战斗。随着武汉战役的结束,日军海军航空兵承担的轰炸任务比例明显增加,因此将大量轰炸机配属给第12、13航空队,以改变其任务性质。1938年12月,奥田喜久司调任海军第13航空队司令。以这样一位轰炸机专家领衔,意味着第13航空战队的任务向轰炸过渡,也带有一点让长期脱离一线战场的奥田镀金以便提升的意味。

奥田喜久司果然不愧“轰炸之王”的大名,他上任后狠抓日军远程轰炸训练,从1939年5月开始,日军13航空战队多次组织了对重庆的大规模轰炸

1939年11月4日,日军第13航空队、鹿屋舫空队、木更津航空队全军出击,从武汉王家墩机场起飞,轰炸中国抗战的重要后方基地——成都。其兵力包括第13航空战队的36架96G3M轰炸机、鹿屋航空队的18架轰炸机和木更津航空队的18架轰炸机。这是一次日军罕见的大规模轰炸行动。

负责指挥这次战斗的日军指挥官,便是第13航空队司令官、海军航空兵大佐奥田喜久司。

由来镀金的奥田指挥这次大规模的轰炸,有一点奇怪。因为鹿屋和木更津航空队都属于第1联合战队,与他指挥的第13航空战队属于平行关系,互不统属。不过如果知道日军组织这次轰炸的原因,也就可以了然——日军组织这次轰炸,是为了报复10月2日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对汉口机场的奇袭。那一次巧妙的突然袭击不但击毁击伤日军飞机一百六十余架,而且重创了日军航空兵在华的指挥机关——日军第1联合航空战队司令官筱原二四三少将和鹿屋航空队司令官大林大佐重伤,木更津航空队副司令官石川大佐战死。在武汉而未列入伤亡名单的日军航空兵司令官级别的高级军官,只剩了奥田喜久司一人。

二菱96式G3M中型轰炸机,在从意大利订购的伊式重爆屡次被中国空军击落的情况下,日军转而对这种国产轰炸机投以青睐。

遭到打击的日军恼羞成怒,严令迅速运来新机,对中国空军的基地进行报复。这种情况下,奥田指挥这次战斗责无旁贷。

不过,考虑到部队的统属问题,善于协调的奥田把出击部队分为两个方阵,第一方阵是他亲率的第13航空战队36架轰炸机,第二方阵则是鹿屋和木更津航空队的另外36架轰炸机。第二方阵的具体指挥,仍然由两航空队的军官自行负责指挥。

由于日军当时装备的97式战斗机还没有足够的航程可以掩护这种远距离轰炸,奥田采用将轰炸机密集编队,依靠各机机枪和火炮相互配合组成火网来进行防御——每架96式G3M中型轰炸机装备有1门20毫米机关炮和3座机枪炮塔,在当时算是很不错的自卫火力。这种做法,在美军B-24、B17轰炸机对德国、日本的战略轰炸中,也是常用的战术。不过和B-17“空中堡垒”那种全身如同刺猬一样的自卫炮火相比,96式就显得太单薄了,这也是奥田的密集阵战术不能奏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