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面前,没有怜悯(第3/3页)

欲望、志气、野心、梦想、痴妄、上进、贪心,这些词有太多的相似,都是不满足于当下,去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可是很明显,褒贬完全不同。说你有志气又上进,是夸你;说你贪婪、痴心、妄想,你肯定不开心。就像是一龙九子,虽为同宗,差异甚大。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无法分清楚这些东西,总觉得是一种成王败寇的事后诸葛论。比如,一个人想成为首富,他成功了那就是梦想,失败了那就是妄想。分别不过是最终是否配得上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已。

我一直提醒自己,人世间的种种,尽量少用对与错去分辨,而是要修炼自己的智慧,去分辨其中的规律与因果。

就这个问题,有一次拜访一座寺院时,我突然想到就问了寺里的方丈。方丈不愧是方丈,几乎不假思索就简明扼要地解决了我的这个疑问。

方丈说:“不满足是人进步的动力,但不知满足也是人毁灭的原因。结果好坏,是善是恶,就要看发心。发心可以用两个东西作为衡量和区别的标准。是外求贪得无厌,还是内求克己精进,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外求且为自己,就是走向邪道,内求且为众生,才是正道。其他情况,看业的果报。”

虽然方丈说得有些虚,倒是让我有如醍醐灌顶。

所谓外求,就是这个东西不是你自身努力得到的,而是通过索取外界来获得的。比如贪官的贿赂、工程的回扣、对别人爱的索取等。

内求是从认识自己开始的,寻找自己的需求与渴望,通过完善自己、改变自己而一步步实现。

道理很简单,甚至不用说得那么明白,大家也知道自己内心的渴望是否是你应该得到的。你想得到的一切,是否是你应得的,你自己最清楚。

你所做出的努力,是让这个世界因为你而更美好一点,还是更糟糕一点,你也心知肚明。

我不相信天生犯罪人理论,我不相信有人生来就说我要做个大坏蛋、大变态。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个大家爱信不信的灵魂,从来不曾有过变化。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埋在了很深很深的地方,忘了还有它的存在。

只是这个时代有太多的声音,让我们迷失了自我。

总是因为走得太远,忘了自己为何出发。

农夫与金鱼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实际上贪得无厌是我们每个人的通病。

这世上的许多烦恼,都来源于我们在还没有想清楚之前,就擅自做了决定,直到毁灭才追悔不已。

放纵欲望,总是会让我们失去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知满足,又往往让我们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来吧,为了纪念人类这种生物,让我们举杯畅饮。

在比腐烂还要长久、比学习还要短暂的时空螺旋上,善人、恶人,无论世间变化,人类依旧重复。所以才会如此渴望、如此好生是非吧?

生命为何?

分明就是只要有阳光大地诗歌就能完整的东西。

——菊池正央《人类这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