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第3/5页)

“我是谁?我是谁?”女人仍然反复不停地喊叫着。

“杨厅长,自从冯梅生来到这里,从她嘴里我们听到的就只有这句话!”院长解释说。

杨云枫知道,李婉丽恐怕再也无法知道自己真的是谁了。

杨云枫把帽子戴好,接着整理一下服装,然后站在被两人架着的女人面前,立正之后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神情庄重地说道:“‘无名氏’同志,我现在正式向你报告,刘峙、杜聿明等率领的八十万部队大部分已经被我们歼灭,蒋介石反动派已经跑到台湾去了。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新中国,我们都成了国家的主人,你再也不用过那种非人非鬼、黑白颠倒的生活了……”

疯女人仍然只是嘻嘻地笑。

会议室内的所有人,个个泪流满面。

杨云枫随后查阅了相关的档案材料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联系核实,最后确认疯女人“冯梅生”就是李婉丽。

把李婉丽带上革命道路的,不是别人,是她的父亲。每次回家,李堂主和自己掌上明珠般的女儿都会进行一番润物无声的谈话。进入昕昕中学后,李婉丽已经隐约知道父亲悄悄所做的事情,聪明伶俐的她从来不会点破。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怀抱一腔爱国热情的李婉丽逐渐成熟。后来她去南京工作,也是组织上征求他父亲的意见后特意安排的,并指定专门的联络员对她进行培养并把她发展为一名特殊的共产党员。

在徐州,李婉丽多次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直至最后截获刘峙办公室的绝密档案。随后,李婉丽向组织上提出转往蚌埠继续潜伏,“五号首长”杨云枫为她的安全考虑,起初没有同意。她却据理力争,说凭着与刘峙的特殊关系,不会有任何问题,杨云枫经向上级请示后,同意了她的请求。事发后,被摧残成“疯子”的李婉丽被从蚌埠秘密转运至扬州,关押在一家精神病医院中。此时的李婉丽,名字被换成了“冯梅生”,审讯登记表上只有一行字:“海州亲共疑犯,女,二十八岁,态度顽固,拒不交代。羁押续审。”扬州解放后,该精神病院“通共”的病人被解放军收容站接收,后转往无锡。无锡苏北荣军疗养院对“冯梅生”的病状登记为:“神经错乱,喜怒无常,经常大声嚎哭不止,换季时痛苦尤甚,彻夜呼叫,难眠。”

李婉丽的真实身份是“无名氏”,佟处长并不是“无名氏”。佟处长和全家人被杨云枫、马树奎从监狱营救出来后,更加坚定了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决心,还与夫人一起诚心诚意地表示愿为解放徐州做事。于是,杨云枫就让他扮演了“无名氏”这个角色,以便掩护继续潜伏的真正的“无名氏”——李婉丽。

李婉丽在蚌埠被捕的消息传来,组织上便迅速开展营救工作。根据“孤雁”的建议,杨云枫设计了一个对李婉丽来说相对安全的营救计划——让李婉丽的父亲给抗战时期的故交李宗仁写了一封信,信件由化装成李堂主店铺伙计的燕刚带到了南京。李宗仁后来把信件转给了刘为章,让他具体操办。可惜由于毛人凤和顾祝同的先后介入,李婉丽最终未能获释。

淮海战役结束后,组织上加大了寻找李婉丽的力度。因为她的特殊身份,外加她有可能仍在国民党特务手里,甚至可能去了台湾,组织上不便于正式下文和发动人员公开查询李婉丽的下落,只能指示杨云枫利用同学、朋友等私人关系秘密打探。

如今终于找到了李婉丽,可物是人非,她已经不是原先那个聪明伶俐的李婉丽了。

杨云枫站在疗养院门口,回首望着二楼李婉丽的病房,泪如雨下……

芳菲妩媚,智勇双全,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谍战传奇”李婉丽,于1979年5月,在草长莺飞的太湖之畔走完了光辉而历经磨砺的一生,离开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