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4/7页)

看完电报,顾祝同低头稍加思考,又接着讲话:“光亭陷入重围,处境堪忧!他来电决心固守到底,虽说忠勇可嘉,但其目的还是等待援兵。寻机突围,能否成功,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保证大批物资的空投,以维持部队的战斗力;二是抽调兵力在外围配合其突围行动。但眼下这两点均无法完成。事已至此,也只能靠光亭自己摆脱困境了!”

蒋介石问:“那你的意思是放弃?”

“是的!如果能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尽全力给他们解围,但现实如此,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现在只有让光亭带领部队寻机突围,能出来多少就出来多少。”顾祝同接着说,“当下首要考虑的是加强长江防线,从‘徐蚌会战’以来的态势来看,共军的胃口绝不仅限于淮河流域。所以要提前准备,加紧让李延年第六兵团、刘汝明第八兵团撤回淝河以南布防,确保蚌埠的安全。”

顾祝同话音未落,郭如桂插话说:“我认为不妥,那里可是党国的二十万人马啊,不能说不要就不要,说不管就不管了吧?!”

顾祝同反问道:“管?要怎么管?再把第六和第八兵团派过去救援?说不定不但救不了,连他们也要搭进去,十二兵团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吗?!现在十二兵团没了,共军的部队全部集中到了陈官庄一带,加上天时不利,杜聿明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了。要想出来,我看是难上加难,还是面对现实吧!”

正当顾祝同和郭如桂意见相左之时,刘为章出来说话了:“就目前这鬼天气看,再派六兵团、八兵团过去救援确实不妥,但对杜聿明他们也不能不管不顾,该安抚还是要安抚,该空投物资还是要克服困难加紧空投。”

郭如桂与杜聿明素来不睦,这在国防部内人人皆知,杜聿明甚至还暗地里怀疑郭如桂有匪谍嫌疑。此时,郭如桂坚定地认为应该帮助危难之中的杜聿明,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都觉得他还真是个论事不论人的豁达之人。

一时间大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等着委员长决断。

“光亭率领的可都是我们的主力啊。如果他们完了,我们的几大主力就损失得差不多了,今后还拿什么与共军对抗?!”

“看这鬼天气,就是有心救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拿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蒋介石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一方面寻找时机空投物资,另一方面鼓励杜聿明他们暂时固守,并寻找有利时机进行突围。

当蒋介石和一群国防部的大员在南京明亮温暖的会议室里开会讨论的时候,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杜聿明正困坐在昏暗的草房里,神情黯然地就着一个炭盆烤着火。

外面的鹅毛大雪已经连下了几天,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空军副署长董明德本来要在20日返回南京的,由于天气恶劣而耽搁了下来。

董明德与杜聿明住在一个屋子里,没事的时候二人只能靠聊天打发时间。

次次都是董明德先说话,这次也一样。“现在各个战场都是不好的消息,黄维兵团没了,你们又被围了,平津也很危急,北平的西苑机场业已失守,很多飞机都被缴了,空军损失巨大,我连想都不敢想啊!如果你们这里没有办法打出去,平津那边再保不住的话,往下这局势就很危急了。以前有人提出和中共和谈,让老头子给否了。现在就是想谈,恐怕他们也未必会同意。听说南京那边都乱作一团了,我看啊,没有人能想出更好的办法了。”

“您怎么看?”说完之后,董明德扭头问闭目冥思的杜聿明。

沉默多时的杜聿明睁开眼睛,看了董明德一眼说:“依我看,‘徐蚌会战’关系党国的生死存亡,现在傅作义在平津战场牵制着林彪的部队,腾不出手来帮我们,所以我们现在不能与对面的共军进行决战,只能固守,等待时机成熟再突围。如果孤军强行突围,成功的几率不大。倘若我们垮了,国军的实力将被大大削弱,南京势必不保。南京一旦不保,武汉、西安也就撑不了多久。到时候,党国何去何从?老头子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