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第2/8页)

底下人“嗡嗡”地议论开了:“啊,原来也可以这样。”

“村长说得好,大家都能为前方出把力,俺咋没有想到呢!”

“不服气不行,还是村长的主意多。”

待会场上的议论声渐渐平息,杨敬禄再次说话:“现在下雪了,地里的活没啥可干的了,大家就在家里帮忙,除了纳鞋底织袜子,也可以打草鞋,或者编篮子、筐子和席子,都要自己开动脑筋,想想能为支前做点什么,没事不能聚在一起闲拉呱,更不能打牌赌钱。如果谁这样做,被我们干部撞见或被人举报,一定轻饶不了。”

随后,杨敬禄向妇女主任王秋菊交代了一声,要她常去各家巡视,接着又对大家说:“你们做好的东西随时交到村里来登记,俺们马上折算成工分记在工分账册上,做得越多折算得越多。”

这句话又引来了一阵“嗡嗡”声,许是大家听到在家做活也能挣工分,都在兴奋地议论。不管怎么说,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杨村长就达到了目的。

说完支前的事儿,杨敬禄又将话题扯到了征兵上,这也是他今天开会讲话的重点之一。关于征兵的事,杨敬禄做了精心的准备,不光看了大量上级发下来的材料,还在区里开会时问了征兵部门很多问题,吃透了政策,因此对于做好征兵动员工作,他已经成竹在胸、信心满满。

“高墙是一块砖一块砖砌成的,部队就是一个兵一个兵组成的。没有墙,挡不住风雨,没有兵,谈不上打仗。”杨敬禄用精心打磨好的两句话为“征兵”话题开了个好头,显得很有哲理性,自己觉得十分满意,情不自禁把嗓门提高了几分,“没有兵就打不成仗,更谈不上胜利,大伙想想,敌人来了,谁来保卫咱们,保卫咱们各家各户分到的土地、房屋和牛马?过去,小日本强占咱中国,咱们拼死拼活了好多年才把他们赶走,仗是谁打的?是提枪握刀的军人们打的!现在解放军和老蒋的部队打仗,解放军要把他们彻底打垮,咱们都举双手支持,为什么支持呢?因为大伙都知道,蒋介石给地主老财撑腰,而解放军是实实在在为咱们老百姓好。解放军为了咱们打仗,咱们不出力谁出力?怎么出力呢?支前是出力,当兵是更大的出力!”

会场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盯着村长杨敬禄,等着他下面的话。

“当兵好啊,当兵光荣啊!不仅自己光荣,全家都光荣。大伙都知道,俺大儿子老早就去当了八路军,小儿子现在也参加支前到了前线,虽然暂时不是兵,也和兵差不多,等他回来,俺立马动员他参军当兵。还有俺哥家的孩子,就一个儿子不是也去当兵了吗?俺们现在都属于军属。什么是军属?就是军人的家属,是优先被照顾的对象。还有当了兵之后有饭吃还有钱拿,国民党叫军饷,咱们共产党的部队叫津贴。当的官越大拿的津贴越多。班长比士兵拿得多,排长比班长拿得多。”

会场上“嗡嗡嗡”又开始议论了。杨敬禄心里清楚,凡是说到跟钱有关的话题总能引起一阵骚动,所以,他是哪里痒就往哪挠,总能挠到正点上。做群众工作,杨敬禄可谓轻车熟路。

对杨敬禄的讲话,底下人是服气的。村长不但自己家做得好,他哥哥家也做得好,两家都是军属,村里的人也都很羡慕。

村长带头做的事总应该是好的。于是就有人问:“怎么去啊?”

杨敬禄回答:“愿意去的可以先在村里报名,最后统一报到区里兵站点。有谁积极去参军,一是我们敲锣打鼓去欢送,这种待遇一般人哪能享受到;二是不管是家里农活还是其他事情村里都有照顾,不让你们有任何后顾之忧;三是在大门口挂一块‘革命军属’的牌子,让每一个经过你们家门口的人抬头就能看见。所以,这就叫‘一人参军,全家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