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3/5页)

这时候,负责情报的二厅厅长侯铭磊插话说:“根据有关情报,共军中野几个纵队正在向十二兵团靠近,有可能包围十二兵团。我们分析共军下一步的计划很可能是要针对十二兵团。”

一直沉默不语的刘为章这时开口说话,不过他首先转达的是白崇禧的意见:“白崇禧将军的意见我认为是正确的。他说不应该把重兵屯在徐州,那个地方四通八达,城防也没有济南那么坚固,易攻难守。前人曰‘守江必守淮’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是应该把兵力撤到蚌埠去,这样离南京近,对后面的部署调动有好处。”

刘为章说完白崇禧的观点,开始陈述自己的意见:“既然知道徐州不是久留之地,不如及早行动,将部队向蚌埠转移,北可策应徐州,南可拱卫首都。”刘为章虽然同意郭如桂打通津浦路徐蚌段的意见,但坚持放弃徐州,将部队撤到蚌埠。

刘峙一直坚持放弃徐州,将部队转移至蚌埠,听到白崇禧和刘为章持同样的观点,此时的他忍不住站起来随声附和:“徐州城确实是个不易固守的地方,如果不及时调整部队部署,向蚌埠方向转进,必然会陷入首鼠两端的困境,一定会影响后面与共军的决战。”

与会者对打通徐蚌线,夺回宿县观点一致,但对是否放弃徐州仍持不同意见,会议室里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听到会议室内出现两种不同意见,蒋介石将目光移到了顾祝同脸上。顾祝同是参谋总长,郭如桂事先已将自己的计划向他做了汇报,顾祝同表示同意。

“三厅提出的方案事先做了大量的调研,我看是稳妥的!”顾祝同说。

蒋介石静静地听着,他一直在思考判断。等大家都发了言,他才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

“中正虽为首脑,但一直视诸位将军为手足,如今焕然下落不明,估计凶多吉少,我心情非常悲痛。但是,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事已至此,我们不能一味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要以党国利益为重,坚定地走下去。”

说完这番话,蒋介石停顿下来,垂下眼角,脸上闪过一丝悲伤的神情。

参会将领全都一脸肃穆,不免生出兔死狐悲的感慨。

清了清嗓子,蒋介石继续说道:“大家刚才说的我都听到了,徐州暂时还是不能放弃的,但要想长期维持我们对徐州和蚌埠的掌控,必须打通徐蚌线,必须夺回宿县,这个思路是对的。徐州那边有第二、第十三、第十六兵团,如果第十二兵团再调过去,下一步夺取宿县和守卫徐、蚌应该没有问题。你们要密切注意共军中野各纵队的动向,督促十二兵团快速行动,务求避免陷入共军的包围圈。”

讨论了半天,蒋介石还是决定采用郭如桂负责制定的计划,以第十三兵团固守徐州,以第六、第八兵团沿津浦线向宿县进攻,第二、第十六兵团担任攻击任务在外围接应十二兵团,然后共同夺取宿县。这就是所谓的“三路会师,打通徐蚌”的计划。

蒋介石拍板之后,参会者也都不再说话。

最后,蒋介石对刘峙和杜聿明说:“就这么定吧!你们赶快回去准备,马上部署实施。”

原本这个计划与杜聿明早先想的方案基本吻合,他认为如果按照这一决策实施,可能还会有扭转战局的机会。杜聿明考虑问题非常仔细,对这一方案仍有一点顾虑,于是说道:“我坚决拥护委员长的英明决策。如按照这个打法,我们目前的兵力明显不足。如果能从别的地方给我们调五个军过来,来个重拳出击,共军是招架不住的。不然的话,我们的兵力太少,万一打不通,会让黄维第十二兵团陷入重围,那样我们就太被动了,很可能会遭受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