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4/4页)

大姐说完这段话,杨全英直愣愣地看着她,一时没了主意。

晚上躺在床上,杨全英翻来覆去睡不着,暗自思忖:“俺杨全英也三十多岁的人了,现在看来见识还不如姐姐呢!姐姐说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不打倒国民党确实没有好日子过,开春时国民党兵半夜路过大杨庄,家里的一头半大的猪和几只鸡全给当兵的逮走了,只剩到麦口的一点粮食,也被那些狗日的一点不剩都扒了去。自己的媳妇骂了几句,险些三间草房也被烧成灰,逼得全家五口人东借西拿,个把月一天两顿粥都维持不了。以前全家种地主的十五亩地,累死累活还管不饱嘴,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五口子挤在一条棉花胎里,年年过的都是这种受穷的日子啊。”

“幸亏共产党来了,领导大杨庄老百姓分了田地,俺杨全英才撑得起腰杆,土地改革给俺家分了地,去年复查又搬进三间风不透雨不漏的屋,还分到不少浮财。今年刚入冬,又新添了两床新被子,大人孩子每人还添了新棉衣棉裤……”

越想越难受,直到鸡叫两遍,杨全英还没有睡着。天明时分,他终于想通,止不住暗自捶胸:“别人说的没错,俺这个人真的不上路子,实在是忘了本啊!历次出后勤俺不是装病就是躲到几个姐姐家,到今天才做了十几个工。这次理当去才是,可是俺又偷偷躲到了大姐这里,俺还算个大男人吗?大姐说得对,打倒蒋介石,家里的织布机、平板车和三亩九分地就牢靠了。这些东西牢靠了,今后家里五口人的日子也就牢靠了……”

早上起床后,大姐做的饭杨全英扒了几口就丢下筷子,说:“俺赶快回去了,有件急事要办……”

匆匆忙忙赶回大杨庄,杨全英专找没人的路走,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了自己家。见杨全英忽然回来,老婆很疑惑地望着他,可他一声也不吭,把屋内的平板车推出来,把车垫子摆好,检查了车轴,又点上几滴油,找出一条又长又结实的草绳,把分浮财得到的一条没舍得用的新麻袋也放在了小推车上。然后,他去了云林一帮人修理板车和农具的场地,主动要求报名参加支前。

云林和文华他们几个见到杨全英,像是看到太阳从西边出来一般,愣神半天才吐出一句话来:“全英哥,回来了?”

杨全英红脸低头,忸怩地说:“回来了!”

文华问:“真的假的?”

“这次是真的!”杨全英这次回答得十分干脆。

后来,杨云林把杨全英的事改编成了一段快板书。

哒哒哒,竹板响,

大杨庄人支前忙。

男人忙着修推车,

女人忙着把棉纺。

青年忙着刷标语,

儿童忙着去站岗。

杨全英,变化大,

这里重点夸一夸。

以前思想有疙瘩,

一遇出工就趴下。

现在思想转变啦,

支前再不去姐家。

改头换面来报名,

支援前线当先锋,

当——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