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先发后发(上)(第3/3页)

“巨子说了,我们要做的不是束之高阁的墨块,让众人感叹余香袅袅;而是要做把天下染黑的墨汁,哪怕将来的人觉得这墨汁黑乎乎的,回想起来并不如清水的一些好。”

“在别处,隐忍也就罢了。在商丘,隐忍什么?他既然想杀我们全家,我们先杀他们全家,哪怕所谓其曲在我,又有何惧?”

“是非曲折,商纣周武的事,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一直没有说话的负责人沉默片刻,说道:“子墨子曾言,利可权也。权衡大利小利,以作决断。”

“先说一下先发制人的弊端。”

他熟练地拿出了纸笔,众人也知道时间宝贵,立刻按照顺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弊端太多。”

“先发制人,各国震动,轻则驱逐我们在各国活动的人,重则屠杀。商丘我们势大,但在别处,我们势小,不足以抵抗,也不足以暴动成功。”

“一旦各国出兵,我们准备不足,而且现在我们正在发展,时间在我们这边,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宋地紧要处,一旦出兵,魏楚韩都不会允许我们独占宋地,到时候在宋地大战,我们将要受很大的影响,可能需要整个泗上的动员为了打赢这一战,以至于阻碍我们继续发展。”

提出先发制人弊端的人才说到这,立刻有人反驳道:“此言差矣!我们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利天下。而不是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泗上的发展。”

“巨子常言,要分清楚目的和手段,这一点不要搞错了。我们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利天下而发展。宋国自然是天下的一部分,而且是天下之中……”

他的话立刻被严肃的声音打断,商丘的负责人道:“先说弊端,后说别的,不要争吵大义、目的、手段,只谈利弊。”

“除此之外的弊端,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