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先发后发(上)(第2/3页)

“要不,我们先通知一下戴氏一族,先把他藏起来?”

现在皇父一族在商丘城中的力量并不是很强大,因为他的私兵还在数十里外,一旦这些私兵调动,以墨家在宋地的渗透,必然会生出警惕。

此事自然是要做的突然,才可能让人没有防备。

城中皇父一族能够控制的有组织的军队也就在一千多人,不过都是些精锐。

很显然这是准备动手之后,再立刻把私兵调过来,从而达成一次突然袭击。

没有军队的支持辅助,一切密谋都没有意义。

可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商丘这里的墨者很难做出决断,似乎层层上报是最为简单的办法。

最起码,将来若是出了事不会承担责任,毕竟是按照程序走的,最多也就是不受信任认为无能。

但若是自己这边做出决断,将来若是好还行,一旦不好,就可能要被追究责任,毕竟没有完全地履行程序。

戴氏一族是墨家在商丘的贵族明面上的代言人和合作者,此时此刻,保住戴氏一族似乎是最稳妥的选择。

戴氏一族只要还在,商丘的事就依旧是贵族政变,贵族借兵归国得政的事,之前一大堆先例。

在商丘的负责人当然知道泗上中央关于宋国事的战略,那就是尽可能控制住局面。

然而也有人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皇父钺翎既然决定动手,要以血流成河换民众的怨恨和报复,从而促使各国出兵,那么就不只是杀戴氏一族那么简单。”

“他既说要先动手,倒逼我们起事,我们为何不先动手?”

“他在城中并无太多人,私兵调动,我们也一直盯着,也需要两日才到。”

“我们还有机会。野战或许不如,但只要我们夺取了商丘,暴动成功,就可以把主动权握在手中。”

“再者,一旦他先动了手,我们的人死伤必重,那些平日亲近我们的民众也必然多有伤亡,到时候我们反而被动。”

“出兵也罢、不出兵也罢,我们都要处在被动之中。”

“他既然想要血流成河,我们就先杀个血流成河。我们在城中的人组织起来,也有数百,先发制人,先擒首脑,再扶戴氏上位,岂不更好?”

“况且,民众多支持我们,我们又怕什么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争论仍在继续,谁都知道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

如果先发制人,各国的反应那是难以预测的。

墨家在各国都有分支,有很多公开活动的人,这件事事起突然,谁人也没有料到皇父钺翎会如此丧心病狂,不惜用整个宋国陪葬。

泗上那边猜测了很多种情况,但宋国内部觉得优势很大、外部各国可以通过外交威胁和合纵连横使得各国不出兵。

却偏偏没有想到皇父钺翎会反其道而行之,不惜失去所有的名声和民众认可的可能,倒逼民众起义,用屠杀来煽动仇恨,促使各国贵族紧张,不得不出兵。

又有人道:“此事我们若是先发制人,其曲在我。”

“各国诸侯皆会对我们充满警觉,只怕于大计不利。”

“而若是皇父一族先动手,其曲在彼。”

“到时候我们就算出兵,那也是因为皇父一族先动的手,到时候民众同情、诸侯也不好对我们太过警觉……”

这人的话刚说完,便有人道:“此言差矣。”

“我们不需要民众同情,我们需要的是民众觉得我们很强大,我们可以依靠,而不是让他们去同情我们。”

“至于诸侯的警觉,我们不先发制人,诸侯们就不警觉了吗?”

“难不成要用上千条人命换来所谓的同情?我们放任民众被杀,只为了其曲在彼?”

“就为了后世的人评价的时候,说这些民众太惨了,对我们所做的一切充满同情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