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乱前夕(四)(第3/3页)

这一切,都让赢师隙心中对于“变革”二字极为看重,也正因如此,他才善于从各家的经验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正如火药,他一直盯着,并且从人心上推断墨家明明能做天下最好的弩,却偏要用火枪,足见将来必是火药的时代。

而板簧燧石发火枪所描绘的战法、战阵,更是他所看重的——那将更加适合开阡陌破井田的秦国变法,征召的士卒只需要学习一种武器的使用,而不再需要分成许多种不同的步卒。

这是前提。

而方士所言的“夜郎、且兰”等小邦国,在巴蜀以南,而秦国早就和蜀国围绕着汉中打了几十年,与巴蜀有极多的交流。

夜郎、且兰等国,只是此时对于云贵地区的小邦国的一种称呼,都算是百濮。

再怎么说,武王伐纣的时候,百濮也是参与了盟誓的邦国。

在泗上墨家出现之前,这是青铜时代,无铜不成邦国。

那里已有青铜文明。

百五十年后,“盗跖庄屩流誉后”的庄屩攻入云贵,自立滇国,都城所在的地方,正是此时这些云贵邦国的冶铜中心区。

滇池附近,正是云贵地区邦国文明的精华之地,这里自然有青铜冶炼,而除了锡铅青铜外,这里还有一些磷青铜。

因为滇池附近,正是后世诸夏最大的磷矿产区。

这里的铜器邦国在冶炼的过程中,应该是无意中掌握了炼制磷青铜的技巧,并且逐渐形成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流传。

云贵地区的铜器通过巴蜀和秦之间的交流,流入过秦国不少,而磷青铜的特殊性,使得可以制作一些精巧的铜物件。

文明的交流,比之后世的想象更为神奇。

三百余年后,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见到了蜀国的布匹,大惊,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搞的张骞心痒痒的,凿空西域之后,还准备开辟一条从巴蜀到印度的贸易线。

如今这些邦国和中原诸国的交流已然不少,各种贸易的展开早就开始,尤其是随着墨家在巴蜀地区传播技术。

这种青铜,正是和中原各国贸易交流的器物之一,正因为特殊所以才得以流传。

制作好的磷青铜需要回火淬火等才能够拥有很好的弹性,那里的先民正掌握着这种手段,或许也正是后世楚国之所以派庄屩前往滇池的原因。

一国之君的意志,可以跨越万水千山。

墨家可以派索卢参西行万里,达极西之地;秦君自然也可以派人前往且兰等国,寻找这种带有弹性的青铜冶炼技巧。

随着都江堰提早建成,随着墨家在蜀国经营煮盐、冶炼水银等行业,巴蜀与四周山林夷狄邦国之间的交流也就越发的多。

这掌握了科学方法搞清楚火药配方的方士,并不知道那些铜为什么会有弹性,但却隐约知道了铜的弹性和磷有关。

磷,此时又叫祝融血,这方士按照书上内容尝试炼制过,并且成功了。

而这方士又联想到一些事,传闻昔年欧冶子、干将莫邪等铸剑的时候,多以人为祭,剑出惊神。

适当年在泗水炼制“祝融血”用的正是骨头,他便隐隐产生了诸多联想。

……

PS:嗯,老秦人就算用火枪,也还是要用铜件的。云贵邦国铜器事,半真半假,姑且附会。滇池附近、后世庄屩之孙迁都的晋宁,确实是最大的磷矿产区。古滇国铜器多磷,这也确实如此。当然,是否有小的弹性铜器件,那就是故事了。能用和好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且兰国夜郎国都是庄屩灭的,武王伐纣的时候上古百濮就已经参与灭商会盟,青铜冶炼技术自然有。另外,青铜时代的文明交流没有想象的那么闭塞,巴蜀人早就通过云贵地区,和印度贸易;会盟诸侯灭商,云贵巴蜀地区都能参与会盟,可见商朝也能在那边抓人烤干了给天帝当祭品。后来张骞在大夏看到的那些,实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