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渊源于犹太教的顽固宗教狂热(第2/6页)

这个不友好的民族在面对接纳新市民的问题上,不是基于罗马人公正的宽大政策,而是出于希腊人自私的虚荣心理。亚伯拉罕的后代感到沾沾自喜,因为只有他们才是与神签订契约的继承人,他们担心世上的异族轻易分享他们的遗产,降低其所具有的价值。在与其余种族增加接触、扩大知识范围后,也未能纠正他们与生俱来的偏见。以色列的神如果获得一个新信徒,就应感谢多神教的开阔天性,而不是传教士的积极行动。摩西的宗教似乎仅为一个特定区域和一个独特民族而创立。如果严格按照律法的规定,每个子民必须一年三次亲自前往圣殿朝拜主耶和华,根本不可能离开狭窄的应许之地向外发展,这一障碍由于耶路撒冷神殿被毁灭而消除,但是犹太教的绝大部分内容也随之绝灭。异教徒长久以来对空无一物的圣所感到惊异,更无法理解一个没有神庙和祭坛、没有祭司和牺牲的宗教,能以什么作为崇拜的对象,又用什么作为奉献的工具。可是即使在犹太人处境十分凄惨时,他们仍然念念不忘独自享有高傲的特权,非但不寻求外来奥援,还尽量避免与外族人交往。他们具有不可动摇的毅力,尽力执行律法的要求,譬如在特殊节日,只食用特殊规定的肉类,还有无关紧要但却十分烦琐的生活细节,这些都引起了其他民族的厌恶和反感。同时,犹太人坚决反对其他民族不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仅仅就痛苦而危险的割礼一项,就足以将一个志愿皈依者拒于犹太教会堂大门之外。

(二)基督教的渊源和背景

在这种状况下,基督教用摩西律法的力量武装自己,但接着又从这种桎梏中解脱出来,在全球各地茁壮成长。他们建立的新体系和古代的旧体系一样,始终着眼于培养专一教义的宗教真理和崇拜同一上帝的宗教热情。在有关最高神灵本质和意旨的问题上,他们向人们宣告,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增强对这一神秘教义的崇敬。他们承认摩西和先知都具有神的权威,这是基督教最稳固的基础。自世界之始,连续不断的预言向世人昭告了弥赛亚即将来临,信徒必须为那天的到来做好准备。这位救世主按照犹太人的看法,表现出国王和征服者的形象,并非仅是一位先知,更是一位殉道者和上帝的儿子。通过他的牺牲为世人赎罪,此后神庙中不完美的祭品全部取消。现在一种纯洁的、适用于一切气候、地区和人类的精神崇拜,取代了徒具形式和虚有其表的礼拜仪式。在入教礼中使用净水代替人血,获得神恩的对象不像过去,仅限于亚伯拉罕的后裔,而是普遍应许给自由人和奴隶、希腊人和野蛮人、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但一切能够使一个皈依者由地下升到天上,能增强他的虔诚和保证他的幸福,甚或能够满足在虔诚的表面幌子下,秘密潜入人心的骄傲特权,仍然仅为基督教会的成员所专有。但是,所有的人在此时都被容许和邀请,获得这一光荣的称号,这不仅作为一种恩惠提供给世人,而且是一种强加于人的义务。因而,在亲戚朋友中传播他所得到的无法估量的幸福,告诫他们千万不要拒绝接受,因为那将冒犯仁慈全能之神的意旨,会被视为罪恶受到严厉惩罚。所以,公开宣扬教义成为新入教者最神圣的责任。

无论如何,基督教会从犹太会堂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是经过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困难工作。加入基督教的犹太人,把耶稣看成古代神谕预言的弥赛亚,尊他为德行和宗教两方面的先知和导师。但他们非常固执,死守祖先的各种仪式,试图强加于数目日益增多的非犹太人信徒身上。他们以为摩西的律法起源于神,根据永恒完美的伟大创作者所提出的论证,必定有其可信之处。他们非常肯定地表示:首先,在永恒的时间中始终不变的神,若打算取消那些有助于在众人之中区分出选民的神圣仪式,那他在取消时也必定会和当时宣告时一样明确与庄严;再者,那就不必一再声明,肯定摩西的宗教具有永久性,而是应该把它说成只是适用于弥赛亚来临之前的权宜之计,尔后救世主会教导人类更完美的信仰和宗教;最后,弥赛亚以及在人世上和他交往的门徒,不仅不应该做出榜样,遵守烦琐的摩西律法,同时应公开向世人宣布废除陈旧无用的仪式,这样一来,基督教就不致和犹太会堂许多教派暧昧地混在一起。这样的议论似乎被用来作为对“摩西律法”失去存在意义的辩护之词,但是饱学的圣职人员却不辞辛劳,对《旧约全书》中含糊的语句和使徒意义不明的行为,用文字和语言做出大量解释。我们在这里应该逐步揭示福音教义的整个体系,以十分慎重和委婉的态度,做出与犹太教的意向和成见都难以兼容的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