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配享太庙(第3/4页)

但坐上监国太子之位后,贾琮自省时想到,若是他手下的官员,八成皆出自宰相,宰相还是一手创建了新党的魁首。

大乾封疆大吏,几乎皆出自其门下……

贾琮自忖他晚上都未必能睡得着觉。

尤其是在兵权还不在他手中之时,更加煎熬……

甚至贾琮根本做不到宁则臣那一步,不会将大权如此集中在一个臣子手中那么多年。

位置变了,看法自然也就变了。

当然,若他还是人臣而非太子,那么此刻崇康帝依旧是个寡恩之君……

而在赵青山看来,天下大概再无一人能忠诚胜过宁则臣的。

但这样一个为了朝廷为了君王呕心沥血之人,最后竟生生被逼死……

可想而知赵青山心中有太多的恨意,对于此刻还停灵在奉先殿内的那人……

念及此,贾琮心里轻轻一叹,看着地上哀恸大哭的身影,问道:“太傅,可有何所求否?”

赵青山闻言,忙收敛了情绪,抬头看向贾琮,直言道:“臣想请殿下厚待元辅身后事!”

贾琮闻言一怔,道:“太傅是否有所误解,朝廷并未薄待文忠公之后事,原是孤亲自安排的……”

赵青山摇了摇头,面色忽变得犹豫起来,不过终究还是一咬牙,大声道:“臣斗胆,恳求殿下,能将元辅灵位,配享太庙!”

“嘶!”

此言一出,莫说一旁的林清河、左中奇、岳宗昌等人,连一直面不改色的柴梁,都霍然色变,倒吸一口凉气目光骇然的看向赵青山。

好大胆!

自古以来,名相名臣不知凡几,然能配享太庙者几人?

对人臣而言,死后能够将灵位送进供奉着历代天子的神庙,受后世帝王岁岁祭拜,受整个帝国皇朝的国运祭拜,这是最高的荣誉,无出其右者。

然而这等旷世之恩,唯出于上,岂有人臣开口讨的道理?

传言出去,立刻就会有人说他们这些臣子欺太子年幼!

这甚至是在为将来埋下祸根!

赵青山因一时激荡和不平说出口后,自己都有些后悔冲动鲁莽了,叩首伏地不起。

而贾琮将众人神色收入眼底后,心思转动起来……

对他而言,将臣子灵位送入供奉列祖列宗神碑的太庙,实在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他连太后都不怎么亲近,更不用谈什么列祖列宗了,哪有什么归属感。

能用这样一个恩典,换取赵青山这样的名臣能相归心,简直是惠而不费的大好事。

有何不可为?

当然,这番轻松心思他自然不能流露在外,不然就太沙雕了……

贾琮面露十分为难之色,缓缓道:“元辅辅佐先帝,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且新法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一改亿兆黎庶千年之苦,凭此功劳,足以配享太庙,与历代帝王,共享后世君王之香火祭祀。孤自无不可,只是还请太傅体谅,孤虽为监国太子,但这样大的事,实非孤当下就能允诺的,还得回宫后,与父皇商议。不过孤会尽力说服父皇的……”

此言一出,就见赵青山霍然抬头,面容激动的甚至狰狞起来,目眦欲裂,声如惊雷般连叫三声:

“殿下!”

“殿下!!”

“殿下!!!”

叫罢,滚滚热泪流下!

相比于先帝之凉薄,赵青山对贾琮这位储君之敬意,已经升华到了顶点!

贾琮见他激动如斯,忙劝道:“太傅太傅,且先冷静,万莫伤了身体。朝纲还需太傅坐镇,保重身体,保重身体。”

又对王春道:“还不快去扶太傅起来。”

王春忙上前,与柴梁一道,将赵青山搀扶起来。

见赵青山泪流不止,贾琮也动容不已。

早知他和宁则臣交情匪浅,宁则臣于他亦师亦友,甚至如父如兄。

现在看来,果真不假。

贾琮温言道:“太傅且先回家休息几日罢,如今国事繁重艰难,太傅刚才河套赶回,若不修养妥当,万一伤了元气,孤悔之晚矣。如今朝廷百废待兴,新法虽已打开了局面,但也非尽善尽美,这世上原无尽善尽美之事,还有待元辅与诸卿通力合为,继续开拓深入。压力重大,难处极多,若无一副好身体,是万万熬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