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朱元璋左右开弓再出兵(第4/7页)

可以断定,这种“战垒”其实是人工制造的作战平台,是以人力创造的局部地利,与王保保选择屯军车道岘有同工异曲之妙,可以设想:野战中明军列阵,以这种“中山垒”为核心,垒下骑兵能得到垒上强弩与火铳的掩护,垒上的重装备步兵也避免了蒙古铁骑的冲击,前敌指挥员也能居高望远,当然会大大占据优势地位。

震惊天下、闻名后世的沈儿峪大战一触即发!我们趁空了解一下东路明军的情况,此刻,李文忠率十万大军正在征途中。

93

南京的两路大军出动之后,负责北平守御的华云龙便依照朱元璋旨意开始首先出动,并且于二月攻占西北方向的云州,俘虏了元廷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等人。

与此同时,大同指挥金朝兴也奉命由大同西出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战事也是格外顺利,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便击溃元廷在东胜州的守军,俘虏了元廷平章荆麟等。

大同西南方向,都督同知汪兴祖也奉命出动,攻克了武州(今山西五寨)、朔州(今山西朔县),元知院马广等人做了明军俘虏。

就全局来看,明军的东路北伐军声势要远大于徐达的西征军,几乎如同四面开花,处处结果,各路明军分不清哪路是主力,遥遥对漠北的大元皇帝形成了月牙形包围,朱元璋觉得,与漠北的元帝谈谈“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武斗”靠将领,“文攻”就要靠皇帝了,朱元璋于南京城内挥毫泼墨,开始了与漠北应昌的元帝远距离对话:“老兄啊,前两次给你老哥送去‘交心书’没见回信,甚念!但送信人怎么一直没见回来?莫不是被老哥留用了吧?

朕站在你的角度仔细琢磨,觉得这种态度并不一定对头。你大概肯定会这样想:老子本来就是天下之主,四海皆为我家,你姓朱的不过我昔日之百姓,值得我与你这平民通讯问候么?老哥这样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对,属于人之常情,也应当如此。

这事儿合情未必合理!什么是皇帝?天下的仁义之主才能称为皇帝!什么叫天命、人心?天命归谁,乃民心左右!古人不是说过吗:‘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哥们儿不会连这句名言都没听说过吧?要不怎么如此固执不回片纸?

说句掏心话,今天的形势,绝非朕当初所希望,实在是因为四方战火炽热,九州兵争沸腾,所在家乡,难避纷扰,朕当初连自保安宁于乡里都做不到,怎会有意于天下?

后来的情形老哥都看到了:群雄争霸皆无所成,而我老朱的兵力却日益强盛,这大好形势由不得你,也由不得我,为什么能有今日?告诉你个中真谛:此诚天命非人力也!哥们儿又何必幽怨于此事?

废话不多说了,老哥若能奉天道、顺人事,遣使通讯‘哥俩好’,安心在塞外近处牧马养牛,我可以给你授权,让你借威号令其余部落,老哥仍可安稳做一邦之主,以便供奉你故元宗祀。

若阁下不听良言相劝,继续与我为敌,以残兵出没边塞,于我大明边民为患,那就别怪朕不客气了:朕绝对会大举六师深入沙漠,嘿嘿!到时候可没有地方去买后悔药!

给老哥通报个消息:近几天我北平守将把云州之战中所获战俘、你的平章火儿忽荅、右丞哈海等八人送到了南京,朕问了问,都是老哥信任依赖的重臣加忠臣,就因为老哥您的面子,朕都免死留用了!今天再次令人携书前往贵处,就一个期望:老哥三思利弊而后决行止!”

凭良心说,朱元璋此信威吓多于劝解,奚落重于说理,与其说遣使劝降,不如说是意在气煞元主!

可以断定元帝阅读此信后的心情:士可杀不可辱!这个要饭和尚……真真气煞老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