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朱元璋左右开弓再出兵(第2/7页)

大家注意,这时明军诸将的座次出现了微小变化:全军主帅还是右丞相兼太子少傅、征虏大将军徐达,徐达的主要副手即继承了常遇春职务及兵权的浙江行省平章、左副将军李文忠,但这时的李文忠已经脱离了徐达节制,是独率一军出漠北。

从军中职务上看,皇帝给李文忠配备的副手是御史大夫邓愈,军中职务为“左副副将军”, 不过,邓愈这位“左副副将军”实际并没有追随李文忠“左副将军”,却跟随徐达去了西线,这无疑是朱元璋刻意所为,也明显看出了朱元璋对西征与北伐两路大军主次分配。不过,硬塞进去一个“副”字也够别扭的。

刚刚挨了皇帝训斥的都督冯胜依然为右副将军,中山侯汤和这时成了冯胜的副手,为“右副副将军”。

就军中职务来说,李文忠已经跃居冯胜之上,这应该是对李文忠那次果断出兵解救大同的奖励。

正月初三出兵,正值隆冬,这不是什么适合长途行军的季节,但朱元璋还是坚决下令出兵了,看来之前训斥冯胜不顾天寒而擅自班师的季节理由不能成立,天寒不适合班师就能适合出师?要点还是在于“擅自”两字,再就是完善的准备了,致使士卒冻饿于路上,只能责怪主将准备不足。

两路大军,朱元璋称为“近”些的兰州前线,实际上只是相对而言,事实上并不“近”,徐达督促大军日夜不停,也是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算率部抵达定西,据史载,徐达的西征军到达定西的确切时间为三月二十九日。

从时间上来看,我们不难得出这种结论:兰州得以最后能坚守成功,其实与援军没多大关系,真正救了他们的还是他们自己。

与以往一样,朱元璋这次西征北伐也是政治、军事双管齐下,给漠北的元帝送去了亲切问候外加威吓、许诺;对兰州城下的王保保,朱元璋期待更为殷切,前文说过,派最高级别的元朝降将李思齐作为钦差前去劝降,结果大家已经知道:王保保毫不客气索要了一份额外大礼:李思齐的一只左臂!至于投降?那就不用多余表态了。

此时,王保保已经撤围兰州半月之久,十万大军于三月十三日夺取了定西州(今甘肃定西县)之西部,并以此为据点开始了如兰州四郊那般的劫掠行动,收获颇丰,军不愁食,又持先到之利,愿意设伏或阻击之主动权尽在王保保手中。

两支大军就要接触了,但是,王保保却是率领一支歇足了劲的部队,而徐达正相反,数千里行军,无疑是疲惫不堪。

对于徐达来说,战事的关键有两点:首先能否避免进入王保保预设的圈套;其次则是能否顶住王保保以逸待劳的最初突击——这种情况必然会出现。

92

面对即将爆发的大战,王保保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设伏的计划,因为他面对的毕竟是威震天下的徐达,此人不久前还曾把自己痛打了一顿,若不是当时自己当机立断“丢靴保命”,或许现在早就沦为了徐达的阶下囚,所以,这种寄希望于必须绝对保密的伏击战实在毫无胜算。

十万大军设伏,怎样保证信息绝不外泄?光是吃喝拉撒睡就无法做到真正保密。这就出现了最关键的一点,若徐达得到信息,将计就计怎么办?不用玩些别的花招,也就慢慢磨蹭数日即可,这便要了在冰天雪地中埋伏的元兵的命,兴许不用打,那徐达就自然获胜了。

至于借助以逸待劳,照面痛击明军,王保保也设想过利用目前的有利战机,但琢磨再三也还是放弃了这种诱惑。

原因唯有一点:自己能想到的,那徐达岂能想不到?自己最多不过能接触对方前锋而已,就算是能够一举击溃明军前锋,于徐达主力还是无损,并且还会因此警示了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