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艰难的庆阳攻坚战(第2/7页)

这种“潜规则”的具体实施却需要双方配合,也就是大家都要守规矩,出城列阵者不能有意拖延时日;攻城者不能刻意乱箭封堵城门。否则这“生意”就做不成了,大家都将得不到期待中的“利润”。

张良臣的出城挑战就是基于这点,也是想当然地认为徐达会恪守上古遗风,我出兵你自然应该让地儿,我列阵你自然应该前来冲阵,我出将领挑战你自然应该派将迎战,大家这样公公正正见个高低才是君子之战。

可是,张良臣偏偏忘了:自己率先使用诈降毒计,也就早破坏了这种“潜规则”的实施基础,徐达怎会给他玩儿个“君子”到底?

约战之初,倒也有些徐达“心领神会”的苗头,战书送到徐达大营,明军还当真后撤了三箭之地,马步三军也基本按时出动列阵,张良臣的部队也基本顺利出城,也有时间摆好了对阵架势,随着双方的鼓角相闻,“七条枪”也就鱼贯而出,于阵前示意挑战,就等明军应招了。

谁知,张良臣于自己阵中只闻明军战鼓响,不见明军阵门开,并没有等到预料中出战的明军将领,张良臣这才开始忐忑不安。

明军怯战?不大像;准备懈怠我军?估计就是如此!

张良臣深谙一鼓作气、三鼓而怠的基本道理,焉能让这种小伎俩得逞?眼见“七条枪”争相跃马突击明军大阵,张良臣急忙传令吹起暂停挑战的号角:敌军弓弩长枪密布的战阵可不能轻易接近,就是强行冲阵也要集中兵力、士卒打头,自己的养子爱将们可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从而“长使英雄泪满襟”。

“七条枪”遗憾回归己阵,回头之际,却突然发觉明军阵门大开,从阵门跃出数将,位于正中的却不是别人,正是敌军主帅徐达!

七人立时兴奋,可是若回马求战却也有犹豫,少主干爷军令如山,谁敢擅自出战?

其实这一切都被张良臣看在眼中,本来举起了出战的令旗,挥下之际却突然打了一个冷战:不对!即便阵前厮杀,也没有徐达出阵的道理!这局面有诈!

急切之间来不及细思,只是凭着本能换了一把令旗:全军急速撤退,回城!

此举格外及时,明军随后号炮大作,几乎全军同时出动,箭矢如雨,呐喊如潮,自己撤退中的将士纷纷落马……顾不得了,安全退回城内就是胜利!

张良臣预感得还真挺准:就在主力奔进城门吊桥的那一瞬间,不知啥时来到城边的两股明军骑兵已经紧贴城墙汇合于城门之外,主力尾巴被切断,张良臣惊魂未定之余却长长舒了口气:虽然损失了千余勇士,那也是万幸!这两路骑兵分明是偷袭城门而来,若再“恋战”片刻,自己将无所归也!

可恶的徐达!竟然不按规矩出牌?那好,来而不往非礼也,咱张良臣也给你来一个不按规矩!

69

没几天,张良臣又向城下发箭书约战,如前约定,还是城下围城大军于西门后撤了三箭之地,张良臣还是明令放炮——却暗暗传令:这炮是放给徐达听着玩的,将士们还是照样轮值城头,该休息的照常休息。

徐达正在命令步兵完善攻城器械,接到敌军约战书信,压根也没有相信:张良臣于城外刚刚败了一阵,哪能老牛破车走老路?这里面哪有什么不对头之处还不敢断定,反正绝不能相信这个小人玩弄些小人手段。

于是也就命令部队:放几下空炮应战,不必出动,全军还是该干嘛干嘛,留意城中动向,莫要放出去必然会有的求救信使就行。

这下针尖对上了麦芒,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攻守双方你两炮我两炮,如同相互致敬一般断续打了一天招呼,却任何实际战事没有发生,张良臣没有挥师出城,徐达也未开始真正的攻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