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败思良将:顺帝终于想起了王保保(第4/6页)

元顺帝诗歌中一派悲哀情绪,悔恨之意遍布字里行间,把它看做元顺帝的“罪己诏”亦无不可。

哀叹“悔已迟”的顺帝终于决定“改过自新”,这时身在上都“政治避难”的元顺帝才算想起了元廷的台柱子王保保。

当年十月,顺帝下诏:恢复王保保本兼各职,另外加封为齐王,希率部从速北上,取道雁门关以及居庸关进军大都,光复京师。

就王保保与徐达两人来说,这下双方的目的才算一致:都奉命开始瞄准对方,两人之间的沙场较量已经不可避免。

匪夷所思的是:此刻的战局犹如两人推磨,王保保尽出主力北上,绕道进攻北京;徐达则挥师西进,准备一举拿下太原。

至于元顺帝为何命王保保绕北一个大圈?那是元顺帝祭出的双保险措施:即便收复大都不成,有王保保的大军在大都北方形成一道屏障,上都的安危自然不成问题。

王保保就那么听话?——实际上,他还就是立即遵令行事。

这就是王保保自己的考虑了:直接进军大都,沿途必然遭遇层层阻击,即便能恶战抵达京都,后路谁给保障?大军辎重供应一旦被明军切断,这仗也就不用打了;而遵旨绕道北行,却可以北靠蒙古大草原,沿途没有骚扰不说,战局一旦不如人意,自己的大军也有退路;最最重要的:说不定此举能歪打正着,打正在得意忘形的徐达一个出其不意!

王保保还有一个深藏在心底的军事机密!这次出兵大都就是虚招:在王保保看来,眼下的大都不过是一个大大诱饵,当真进军大都城下,哪里能有胜算?南人据守坚城,人多势众,士气更不必说,人家又是得胜之师,自己的这点血本虽然也有十余万铁骑,但也只能称为“亡命之徒”,与明军拼命?傻瓜才会干!

元大都是明军为自己布下的诱饵,自己也有个大诱饵呀!那就是太原,王保保断定:此刻的徐达也在挂念着太原,只要得知自己主力北出,肯定会趁虚兵出山西,那时元军将反客为主,于太原坚城之下拖住明军主力,自己适时率部横插明军背后,这之后的战局么——还用多想吗?

说不定能一举三得:保住太原;重创明军;若能紧急请旨调来北撤的元军直下大都,难说不能当真收复大元京师!

而此刻的明军主帅徐达,恰恰与王保保来了个“英雄所见略同”,两人想到一块去了!

明军主力进兵山西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是,最令徐达忧心的就是太原王保保的蒙古主力铁骑,与有着后踞支撑的蒙古铁骑作战,怎么也是件不划算的买卖,王保保不是一般的蒙古将领,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与明军纠缠到底!

但明军在时间上拖不起,大多地方都是新收抚的,一旦战局不见起色,极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

而现在的元大都,恰恰成了令元军垂涎三尺的香饽饽,最期望的局面就是:王保保主力离开坚城来收复大都,那时明军才会有机会趁虚而入,只要拿下了太原,王保保也就成了丧家之犬,一支失去了根据地的部队,再怎么善战也就成了无根之草,叶黄茎枯是早晚的事儿。

两人不谋而合,就在王保保率军离开太原的几乎同时,徐达也命都督副使孙兴祖、佥事华云龙率本部兵马留守大都——北平,自己与副将军常遇春等率主力大军开向了山西。

这时的徐达与王保保,都认为对方中计,都在暗自庆幸: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34

现在的大明北伐军其实应该称之为西征军。

“西征军”现在有了南北两路:由副将军常遇春为前锋的主力部队南下保定,准备经中山、真定一线进击太原,这是北路军,当然也是这次进军山西的主力;徐达本人则做为主帅,驻马漳德一带居中协调南北两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