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战败思良将:顺帝终于想起了王保保(第3/6页)

当然,也有不少野史编撰者猜测是徐达故意放走了元顺帝,而且煞有其事地举例“旁证”:副将常遇春因为此事上告徐达谋反,而结果朱元璋竟然理解了徐达的良苦用心,赞许了徐达的私放敌酋(明人徐祯卿《剪胜野闻》)。

此论不值得推敲考证,估计朱元璋与徐达都没那么慈悲,至于野史中所说理由是因为徐达觉得抓住了元顺帝会为难朱元璋:怎么处置这位亡国之君?这理由根本不成立,莫非后世二战中的盟国活捉了希特勒还会作难如何处理不成?

最不济给他办个终身“学习班”就是了,甚至说不定会成为朱元璋最得意的“酒陪”。

不管怎么说,元大都的光复,标志着元朝在中原近百年的统治至此宣告灭亡,之后的元廷也就只能称作“北元”了。

捷报传到应天,朱元璋自然兴奋外加激动,自投身“造反”大业十四年来,历经血战,除内忧,驱外患,今天,大功告成,元朝终于寿终正寝!

慢——要说寿终正寝为时尚早,除却北逃的蒙古皇帝不说,山西还盘踞着一只恶狼:王保保!

现在,到了对付这只恶狼的时候了,不然明朝大军就无法继续北进追歼元室残部。

33

元大都从此不再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了,其后不久被朱元璋改名为“北平”,这个称呼甚至沿用到了民国时期,至于清军入主中原后定名为“北京”。

明初时朱元璋也命名了一个北京,不过那时的北京是指汴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开封这个城市当真了不起!除了汴京之外还有过“东京”与“北京”两个辉煌称谓。

此刻,统治中土九十七年的蒙古政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元廷还有一些残余散布在各地,但大明对元大都的光复,对中原百姓而言,无论怎样庆贺都不算过分。就像大明《平胡诏》所称:“列群讴歌四集,百年污染一新。”

不过,此重大历史事件实际上并没有被中原文人们关注歌颂多少,相反倒是仓皇北窜的元顺帝于凄凉的旅途中写下了一首“歌声既哀继之以泣”的长篇史诗,权且抄录译文如下:

诸色珍宝修成的我那宝贵宏伟的大都城哟,

惬意消夏而居的我那上都、开平、库儿都城哟,

古时诸圣的夏营地我那上都的失喇·塔喇哟,

在那万物枯黄的戊申年,

我误失了大国哟!

九色珍宝装修成的我那宏伟的大都哟,

可执缚九十九匹白马的我那上都开平哟,

广受众惠的我那政教二道的福乐哟,

称为天下之主我那可惜的美名哟,

起早登高举目远望,烟霞缭绕,

前后眺望观赏,景色悦目,

不分冬夏,居住无忧快活,

是我自在薛禅皇帝建立的宝城大都!

先祖享乐的我那宽广宏伟的大都哟,

有缘相聚的我那众王侯、宰相和属民万众哟,

不听亦刺忽丞相明谏之言,是我的遗恨,

听信反叛而去的朱哥官人,是我的昏昧!

误杀具有智慧的脱脱太师,

逐回大德上师,是我的罪过。

可惜我万众之主的皇帝的名声!

可惜我那尽情享受的快乐!

具有神力的薛禅皇帝多方营建的,

福禄汇集的我那大都城哟!

被汉人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恶名落到我妥欢·贴睦尔身上了!

解释一下:诗歌中的“失喇·塔喇”即“金莲川”,其地筑有上都城;诗歌中的“朱哥官人”无疑就是朱元璋,而据《蒙古源流》记载,“朱哥”也曾做过元顺帝的属下官员,亦刺忽丞相曾经劝元顺帝杀掉这位汉人“朱哥”,元顺帝不从;而元廷的脱脱太师更是屡次提醒元顺帝提防“朱哥”,其后反而被元顺帝所杀;“大德上师”即是指阿难达·麻底喇嘛,因与元顺帝意见不合而被逐回吐蕃(今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