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顺治之死,大清王朝的最大谜团(第2/10页)

李自成退居西北、杀掉李岩之后,方寸大乱。关中地区百二秦关,是所谓四塞之地,自古山川形胜,易守难攻。李自成若是收缩形势,在此苦心经营的话,将会给多尔衮带来很大的困扰。偏偏他在政治上一误再误、军事上一败再败之后,再一次未经周密准备,便在河南怀庆即今日河南省沁阳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战。这一次,除了一时间相当有力地打击了该地区的清军之外,却也一巴掌拍醒了多尔衮。假如多铎按照原计划南下,李自成完全有可能于怀庆得手之后,兵锋直指兵力空虚的河北京畿地区。那时,多尔衮可能就要陷入手忙脚乱的尴尬中了。

此时的南明政权真是让人不说也罢。他们对于北方地区,诸如当时多尔衮根本顾不过来的山东、河北一带,似乎全无感觉。除了忙于给弘光皇帝搞女孩子之外,就是忙着窝里斗,忙着给魏忠贤阉党翻案,忙着把权力捞到自己手里,忙着把异己排挤出去。就连唯一的中流砥柱、后来大名鼎鼎的史可法都在一心一意地希望联合清军,消灭李自成。

就是在这种时刻,多尔衮被李自成拍醒了,火速命令多铎改变行军路线,暂停南下,立即掉过头来,对付怀庆的李自成部队。经过一场大规模会战,清军大获全胜。取胜后的多铎,渡过黄河,进攻潼关。在潼关大战中,李自成再次失利,此时,阿济格于陕北一路节节进逼,李自成的老家米脂也告易手,由此,形成了阿济格、多铎两路夹击李自成主力的态势。李自成陷入进退维谷、两面受敌的困难境地。此后,他退到哪里,清军便追到哪里,基本丧失了发动大规模战役反击的能力。

当此时,南明政权中仅有的几位明白人建议,立即出兵空虚的山东、河北,“攻其不备,必建奇功”。(李清《甲申日记》,丝集)结果,被束之高阁。而史可法的建议更加离谱,他希望“悉简精锐,直指秦关”。(计六奇《明季南略》卷七,史可法请恢复)也就是说,要主动出兵,帮助清军先灭了李自成再说。这个建议多亏也被束之高阁了,否则,史可法在历史上会是什么形象,真的就很难说了。

就这样,清军击溃李自成之后,多铎随即挥师南下,在很短时间内就将如痴如梦的南明政权一举摧垮。在此期间,发生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阴屠城等暴行。

顺治二年六月,李自成退到湖北通城县九宫山之后便不知去向。此后,关于他的下落众说纷纭,一说他死于该地牛脊岭一个农民的镢头之下,还有人认为他逃到一个寺庙里做了和尚,从而演义出了后来极有名的“奉天玉和尚”的故事。

顺治三年正月,已经牢牢控制住朝局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尔衮,任命在小皇帝第二次登基时恢复肃亲王爵位的豪格为新的靖远大将军,前往四川对付张献忠。当年十一月,在四川南充地区的凤凰山金山铺,张献忠主力被豪格击败,张献忠本人也被一箭射死。

从此,这两支号称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的农民军,大体星散。李自成、张献忠的一部分部下与明朝残余力量合流,试图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清军。无奈,强弩之末,不能穿缟,他们再也没有能够形成足够的力量。而多尔衮则十分顺利地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总体战略目标。中国,在他的手里大局已定。

在此期间,清朝迅速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军事上以八旗制度为根本外,其余几乎全部沿袭了明朝的制度设计。多尔衮率大军入关时,一再宣称自己的天下是得自李自成,而不是夺明朝之天下。与此异曲同工的是,顺治三年,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作序,将朱元璋的《洪武宝训》颁行天下,直截了当地自认明朝继承人,将与天下共同遵守大明祖训。这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时从未有过的景象,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收拾人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