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尘埃落定(第4/6页)

希特勒在举行暴动期间、接受审判期间和入狱服刑期间,网罗了一批心怀叵测的邪恶之徒,几经磨合考验,使他们后来在第三帝国时期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在暴动过程身负重伤的赫尔曼·戈林,后来成为希特勒血腥政权的二号人物,最终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判死刑。他吞服下藏匿的氰化物药丸,躲避了绞刑惩罚。海恩里希·希姆莱,这位戴眼镜的农学家在暴动那天夜晚曾为恩斯特·罗姆上尉扛旗,后来成为希特勒杀人机器中最为凶狠的纳粹党卫军头目。他在被捕后立即吞服了一颗毒丸,甚至逃过了纽伦堡法庭审判。罗姆死得较早,在1934年“长刀之夜”被希特勒下令处死。

希特勒最忠诚、最能阿谀奉承的助手鲁道夫·赫斯后来当上了纳粹党副元首,成为内阁成员。但是这位在兰茨贝格监狱为希特勒详细记述言行的人却于1941年背叛自己的主人,驾驶一架小型飞机前往苏格兰要与英国人讲和。英国人认为他不可靠,立即将他关押起来。后来在纽伦堡审判中,他被判终身监禁。赫斯在柏林的施潘道监狱度过了41个春秋。1987年,他在监狱里自杀身亡。

参加过啤酒馆暴动后来官居高位,最终又丧命在纽伦堡绞刑架上的人物还包括阿尔弗雷德·罗森堡。他是纳粹党内来自波罗的海地区的思想家,后来担任纳粹东方占领区(包括乌克兰)事务部长。威廉·弗里克曾经是慕尼黑市警官,后来担任希特勒的内务部长,起草过大部分针对犹太人的第三帝国法律。汉斯·弗兰克担任过希特勒的法律顾问,后来成为被占领的波兰总督,以其充沛精力和残酷手段继续为元首效力。弗兰克在里面要竖起绞刑架的那座体育馆附近一个牢房里等待行刑期间,写出了一部长达1000页的回忆录,内容包括经常同希特勒谈话和外出期间产生的个人见解。弗兰克所写的回忆录被称为《在绞刑架的阴影下》,可谓恰如其分。

奥托·卢克尔原是关押希特勒的兰茨贝格监狱的看守,最终在绞刑架上丧命。他从监狱调到希特勒的党卫军,后来又在战争期间被派往奥地利,在那里监督处决至少1000名马里博尔集中营的斯洛文尼亚囚犯。1949年他在卢布尔雅那受审,后被处以绞刑。

身材瘦长的徳裔美国人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早在1923年就是希特勒身边的心腹成员,后来既避开了元首的震怒,又逃脱了纽伦堡审判。汉夫施丹格尔打算两面讨好,赶着希特勒的强势潮流登上高位,当上了希特勒的国际新闻发言人,同时又在1933年以后千方百计减弱纳粹统治的极端暴行。但是在1937年,他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以戈林为首的一些贬毁者的攻击目标。他必须远走高飞。他写道,由于被迫空降到西班牙内战的虎口险地差一点丧命,后来又前往瑞士,最终抵达英国。他被当作外敌拘押起来,后来押送到加拿大,最终抵达美国。他在美国被关押在弗吉尼亚一个破败的种植园里,成为美国总统罗斯福手下工作人员的一名秘密顾问。战后,汉夫施丹格尔居住在慕尼黑附近,撰写回忆录。不难想象,他撰写的回忆录肯定会为自己评功摆好。不过也的确有助于了解最终同1923年暴动相关的希特勒在慕尼黑的生活。汉夫施丹格尔于1975年去世,终年88岁。

有些人参与过1923年和1924年的纳粹活动,由于为希特勒效劳而大发横财。马克斯·阿曼以前是位陆军中士,后来接管埃耶出版社,依靠销售量猛增的《我的奋斗》和发行量飙升的《人民观察家报》建立起一个庞大商业帝国。希特勒委任他为帝国新闻协会与报业印刷商协会会长,赋予他督管德国所有出版物的大权。如有与官方路线相背者,他有权强迫使其停业。那位长着山羊胡子的法官格奥尔格·奈德哈德曾经在审判希特勒叛国罪的法庭上让希特勒左右现场诉讼进度,最后判处希特勒“不剥夺荣誉”安逸自在地关押在要塞监狱里(六个月后假释)。此人在希特勒执掌大权后也颇为得志。希特勒论功行赏,让他当上了巴伐利亚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这位法官1941年去世时,希特勒以元首的名义,亲自派人把一个大花圈摆在了他的葬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