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重新安排世界格局(第2/6页)

适应了监狱生活以后,希特勒在人生道路上便处在了十字路口。在人生的中点阶段(再过一些时日就是他35岁生日),希特勒面临着六个月的空虚无聊时间和变幻莫测的未来。他在法庭审判中踌躇得胜,但是他领导的政治运动仍然遭到取缔,即将崩溃。他面临的一个挑战是:是否应该以及如何脱胎换骨地调整自己,以面对崭新的政治现实。德国当时正处于经济、政治复兴时期,而纳粹党却陷入混乱,名声扫地。政治生涯结束后还能有生机吗?为了东山再起,希特勒将如何定位自己?除了顽固不化的拥护者以外,希特勒的思想——国家社会主义、独裁统治、确保正确领导的元首原则,特别是反犹太主义立场,对其他人还有影响力吗?阿道夫·希特勒这个品牌还有市场吗?希特勒似乎这样认为,或者至少对前景持乐观态度。“我们的斗争必须,而且肯定会以胜利告终。”他在书信中对一位崇拜者这样写道。

4月20日,复活节那天,希特勒从最关心他的一些人那里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那天是他35岁生日。4月21日,他在兰茨贝格监狱一天之内收到的大量美好祝愿达到了顶峰。据黑姆里希披露,周末寄给他的邮件装了“好几个洗衣篮”,用了好几天时间才接受完监狱检查。他的房间里“堆满了鲜花,好像温室一样”。希特勒站在绿色植物中间,接受了来自克里贝尔和韦伯的生日问候。5

在慕尼黑,3000名铁杆支持者聚集在市民啤酒馆里,庆祝希特勒的生日。那家啤酒馆正是希特勒领导的损失惨重的暴动发源地。希特勒追随者的中坚力量仍然保持强势姿态。希特勒没用多长时间就确定了今后发展方向。他在法庭审判上的出色表现以及信徒们给予的支持,使他确信他应该继续履行拯救德国的使命。他要继续宣传他的思想宗旨。然而由于他无法登上宫廷啤酒馆或者克朗马戏院的讲台,所以他需要通过手中的笔,而不是声音,来接触广大民众。他一直是更多地通过写作而非言谈展开斗争(他同副检察官第一次见面时说得也不多)。他最近经历了一生中耗时最长的写作磨炼,写成了60多页的辩白备忘录,指导他在法庭上慷慨陈词。那次经历使他增强了信心。

首先,希特勒要复仇。他要揭露那几个折磨他的人——卡尔、洛索和塞瑟尔的谎言和欺骗行为。这几个人在审判中漏过了他撒下的大网,溜出了慕尼黑市。他想揭露“十一月罪犯”的背信弃义行为(他将参与创立、管理魏玛共和国的人统统称“十一月罪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要算总账。

现在既然已经引起民众关注,希特勒便准备向整个德国宣讲他的思想观点。他在陆军学校里发表的“山顶训诫”仅仅是开场序曲,引出了后来长达782页的鸿篇大论,从中阐述了他的信念、他的行动目标以及他的行动方略。他在那部论著中提出了他的世界观以及他要创造德国未来的“路线图”(如后人所说)。那部论著后来取名为《我的奋斗》。6

不过上述书名毕竟是后来的事情。在回到兰茨贝格监狱初期的那些时间里,希特勒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写文章。右翼出版商尤利乌斯·勒曼邀请希特勒为他的杂志《人民观察报》撰写一篇文章。这是德国宣扬种族思想的著名月刊。7勒曼也是图书出版商,为一些著名的种族主义作家出版过著作,比如休斯敦·斯图亚特·张伯伦、汉斯·F.K.龚特尔、保罗·德拉加德和亚瑟·德·戈比诺等人。这位出版商在政治上明显支持希特勒。发生暴动期间,他同意把位于慕尼黑郊区的别墅用作关押人质的场所。勒曼要求发表在《人民观察家报》杂志的文章不是重述法庭审判之作,更不是评论孰是孰非之作,而是同1923年11月8日暴动有关的阐述了希特勒政治观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