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断增加的压力(第4/6页)

1923年希特勒的行程安排紧张匆忙。他在整个慕尼黑到处发表演讲,去过皇家啤酒馆、市民啤酒馆、雄狮啤酒馆和克朗马戏院,甚至还在纽伦堡、拜罗伊特、奥格斯堡和雷根斯堡(全都在巴伐利亚州)等地举行的城外纳粹集会上发表过演讲。他在边境对面的奥地利萨尔茨堡也发表过一次演讲。希特勒这位不知疲倦的名嘴正在成为有史以来出场次数最高的政治演讲家,一生中写下的词句数量足以同最勤奋的作家相匹敌。16他日益强调、讲述着他的中心主题——犹太人。

希特勒在其演讲生涯的初期从迪特里希·埃卡特那里学会了如下这一技巧:他可以通过触动当时在欧洲,尤其在德国广泛传播的反犹太主义情绪来激励听众,调动他们的热情,屡试不爽。他每次猛烈抨击“犹太人的统治”和“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均能博得最热烈的掌声。17以《世界犹太人与世界股票交易所》《处在十字路口上的德国:犹太人的天堂,还是德国人民的国家》等题目为主题的演讲,总能吸引大批听众前来倾听有关所有苦难的根源——犹太人的诸多罪状。在题为《真相的“教唆者”》(The“Inciters”of Truth)的冗长演讲中,希特勒把战后德国的衰落归咎于犹太人。这篇演讲稿经《人民观察家报》特别刊印后售罄,于是再度刊印。18希特勒喜欢引用的反犹太主义思想文献资料包括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所写的《国际犹太人》(The Inter-national Jew)以及臭名昭著的《犹太人贤士议定书》。即使希特勒很快了解到这是一部伪书,却仍然在演讲中引用书中的内容,声称其中包含有关犹太人的“内幕真相”。19

希特勒渐渐地将其日益激进的反犹太人理论发展成包罗万象的世界理论。历史学家杰弗里·赫尔夫写道:“希特勒及其同党……认为反犹太主义思想为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201923年希特勒提出了一套便于阐说、极为简化的老套理论,用以揭露犹太人的背信弃义行为(即有关“犹太人的道路”的理论)。希特勒采用了反犹太主义作家特奥多尔·弗里茨的许多观点,勾勒出有关狡诈犹太人的一套理论。按照希特勒的解释,数百年来犹太人迅速崛起,最后以不可阻挡之势完全征服了德国、欧洲和全世界。位于犹太人的道路起点的是一些“宫廷犹太人”(Hofjuden),他们是为贵族阶层服务的私人银行家,在欧洲取得了很有影响的地位。接下来便是“大众犹太人”(Vokesjude),他们提倡民主,在拥护“虚伪的人道主义”的同时,成为大家的朋友。21然而这些具有民主精神的善良犹太人后来又蜕变成“血腥犹太人”(Blutjude),即成为接管俄罗斯,实施血腥恐怖统治的布尔什维克领导成员。“犹太人实行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独裁政府。……他们没有成立议会,而是竖起了绞刑架。”22

历史细节暂且不提。希特勒的上述简要理论极大地满足了急于寻找替罪羊的一伙人的需要(另外也为《我的奋斗》一书中最有名的第二章“民族与种族”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使希特勒提出的臆想性反犹太主义历史框架得到进一步强化巩固的另一个观点是:德国人是受害者。他不仅仅把他眼中的奸诈犹太人描绘成仇恨目标,最终也描绘成种族灭绝目标,还首次将犹太人说成是侵略者,是对德国人构成致命威胁的死敌。希特勒对那些全神贯注的听众反复宣讲这套理论,为后来提出的一种说辞奠定了基础——使德国民众相信是犹太人迫使他诉诸战争(1939年在议会发表的一次演讲中,希特勒提前谴责犹太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认为是犹太人自己造成了即将临头的种族大灭绝。希特勒声称,如果“国际犹太人资本家”最终“使人类陷入另一场世界大战”,结果将会“灭绝欧洲的犹太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