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地之战(第4/5页)

他们匆匆拼凑了援军,但是出发的时候已经太晚了。鲍德温二世尽了最大的努力坚持,但土耳其大军设法突破了一面城墙。作为抵抗的惩罚,除了国王之外的所有人都被扔下了城墙。随后,国王被关到了一个防备更严密的监狱里,几乎不可能再逃跑了。

鲍德温二世被围的消息给了威尼斯总督一个撤围的好理由,毕竟围攻的难度比预期大了许多。他匆匆赶往巴勒斯坦,而他的到来驱散了海外之地上空的末日阴霾。国王不在,导致法蒂玛王朝又一次入侵了耶路撒冷王国,但剩下的基督徒英勇抗击,打退了他们的进攻。更妙的是,威尼斯舰队及时赶到,追上了法蒂玛的海军,并彻底摧毁了对方。

米迦勒乘胜追击,驶入了位于现今黎巴嫩海岸,由穆斯林控制的港口城市提尔,将其团团围住。在十字军的夹击下,提尔守军坚持了一年多,最终还是于1124年夏天投降了。巴勒斯坦北部的最后一个重要港口终于被基督徒占领。威尼斯总督可以凯旋了。

耶路撒冷王国实力的大幅增强,主要得归功于米迦勒的支援。那年晚些时候,甚至连国王都被放了回来。阿勒颇的埃米尔身中毒箭而亡,幸运的是,继任者希望与十字军保持良好的关系,于是与耶路撒冷王国交换了俘虏。得知自己不在期间王国形势反而好转的鲍德温二世就这样尴尬地返回了首都。

十字军国家站稳了脚跟,而阿勒颇的酋长国却陷入了混乱。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鲍德温二世无法像前任国王一样对封臣施加影响。由于缺乏强硬的铁腕手段,各领主从一开始就互相竞争、争夺地位,大大伤害基督教的事业。新任安条克亲王不仅没有抓住时机进攻阿勒颇,反而令人费解地入侵了东北部的埃德萨伯国。这次袭击不仅削弱了十字军国家的实力,还让阿勒颇得到了喘息的时间。大好时机就这样溜走了。

某种程度上说,这段经历正是鲍德温二世统治的缩影。他是个活跃的领袖,用心良苦,也有足够的能力。但他缺乏魅力,长期以来运气都很糟糕。耶路撒冷王国在没有他的时候取得了胜利,他的封臣既不聪明又不忠诚,但这些都很难归咎于他。不过,到1131年他逝世的时候,十字军国家正被前所未有的强大敌人压制和包围。

鲍德温二世死前三年,阿勒颇出现了一位新的埃米尔:伊马德丁·赞吉(Imad ad-Din Zengi)。他野心勃勃、无情冷酷,秉承着军事至上的思想,而且对十字军极其了解。他是阿勒颇一位行政长官的儿子,却在摩苏尔的卡布卡宫廷长大。赞吉曾亲眼看到自己的保护人从安条克万念俱灰地回来,第一时间从他那里得知了西方骑士的强大。这是他永生难忘的一课。赞吉计谋多端而且敢于冒险,他占领了摩苏尔和阿勒颇,在埃德萨伯国的门口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他反复重申,自己的目标就是把十字军全部赶下海。

对耶路撒冷王国来说,这个伊斯兰教王朝的强势崛起尤其不是时候。鲍德温二世没有儿子,为了让自己的家族继承王位,把自己的长女梅丽桑德嫁给了一个名为安茹的富尔克的贵族。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为之庆贺,除了梅丽桑德本人。她一点也不期待与一个又矮又暴躁的中年伯爵联姻。心存疑虑的理由还有很多。野心勃勃的富尔克知道对方迫切需要自己,因此直到鲍德温二世答应他与妻子将共治王国,方才允诺婚事。国王让步之后,两人很快完婚,尽管互相厌恶,但他们还是及时生下了鲍德温三世。

如果鲍德温二世能活得久一点儿,这会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富尔克和梅丽桑德作为统治者的候选人都存在缺陷。许多北方的贵族不喜欢安茹伯爵,认为他是外来者,梅丽桑德的性别则让她不可能独自统治国家。他们的儿子既有血统,在父亲的支持下也有资源,可以被所有人接受。但鲍德温二世掌握时机的能力一如以往,孙子仅仅两岁时,他就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