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吕雉出嫁(第2/3页)

人们谈起刘邦,总认为这家伙是个无赖、流氓。这一点并不错。刘邦确有流氓、无赖的一面。像这种大型酒宴,他一文钱不拿,高喊一声“钱万”就堂而皇之地走进堂上,当然属于流氓行为。

但是,我们也要由此看到,刘邦说谎话说到大言不惭这种程度非常不易。现代社会有一种测谎仪,可以测量出说谎者。我想:测谎仪之所以能够测量出一个人是否说谎,关键是它能够测量出一个人说谎后的心虚,及其带来的一系列身体上的生理变化。

但是,我想现代科学的测谎仪恐怕无法测量出刘邦是否说谎,因为,刘邦说谎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脸不发红心不跳。

可见,说谎对刘邦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出于政治需要的谎言是必要的。因此,能够坦然说谎是政治家的一种要素。

我们讲《鸿门宴》时说刘邦能把收买民心的“籍吏民,封府库”说成是“而待将军”;把派兵把守函谷关说成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张口就是谎言,不假思索,不用演练。

这是大本事!

吕公的“大惊”、“起,迎”,主要原因就是刘邦竟敢如此当众撒谎。可见,刘邦这套作秀的本领让吕公深表佩服,他也因此而看出刘邦非等闲之辈。

刘邦与项羽荥阳对峙之时,因为项羽“大怒”,暗中埋伏的弓箭手一箭射中刘邦胸部。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史记·高祖本纪》)

这一箭几乎要了刘邦的命,但是,刘邦随口就说:“虏中吾指。”这句话肯定是谎言,但是,这一谎言对于稳定军心,非常必要。而且,刘邦还忍着伤痛,到各个军营中视察,安定军心。一切安顿好之后,刘邦才赶回关中,治疗箭伤。箭伤须回关中治疗,可见,这次箭伤多么严重。即使如此,刘邦仍然不忘安定军心。政治家如此作秀,完全是一种政治需求。

吕公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非常迷信相面。因此,他对口出大言的刘邦的面相也非常吃惊。

刘邦的面相有什么特点呢?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所谓“隆准”,是指鼻梁高;“龙颜”,指上额突起;“美须髯”,指胡须长得非常漂亮。《史记》的这一记载是否是溢美之辞,不得而知;但是,这种面相显然是贵人之相。

由于这次酒宴设定了“上座”的钱数,出钱多的人照理应当坐上席。但是,就一般人而言,这种场面一文钱不出,实在不好意思,肯定非常拘谨。一文钱没出的刘邦不但没有一点拘谨,反倒心安理得地坐在“上座”,挥洒自如,“狎侮诸客”,随便和客人开玩笑,好像自己做东请客。

萧何看到吕公如此敬重刘邦,又是迎到门口,又是神情专注,怕刘邦做出什么傻事得罪吕公,赶快向吕公解释:刘季这个人,爱说大话,但很少成事。你别净听他瞎吹(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史记·高祖本纪》)。

刘季,是刘邦起兵反秦之前的名字。“季”,是排行。刘邦排行老三,所以称季。

可是,吕公这个人偏偏很信邪。

萧何的解释他根本没听进去,反而越看越喜欢。于是,吕公就在酒宴上给刘邦使眼色,示意刘邦宴后不要走,留下来,自己有话要说。

刘邦见到吕公的眼色,心领神会。他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事,还是一直留到客人走完。客人都走了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平生为人相面多极了,但从来没有见到你这样好的面相。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刘邦此时还没有妻子,一听说有这种好事,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下来。刘邦这次真没想到骗了顿酒,还混了个老婆。当然是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