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为人后母

吕雉出嫁之时还有一个令她非常难办的问题:刘邦已经有了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刘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其母外妇也,曰曹氏。”《汉书·高五王传》:“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两部史书都称曹氏为“外妇”,所谓“外妇”,是指外遇之妇。所谓“微时”,就是未发迹之时。可见,刘肥不是刘邦和吕雉的亲生之子,刘肥的生母姓曹。《史记》、《汉书》仅有这么一个简短的记载,至于这位曹姓女子的详细身份,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

刘肥是刘邦与吕雉结婚之前所生,还是与刘邦结婚之后所生?史无明载。可能性较大的是刘肥出生在刘邦与吕后结婚之前:

第一,刘肥比刘盈年长;

第二,吕雉没有对刘肥出生做出任何反应。

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推断:不到二十岁的吕雉嫁给了四十一岁的中年亭长刘邦,而且,这位亭长虽然没有正式结婚,却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儿子。

史书也没有关于刘肥出生时间的记载,如果刘肥出生得较早,很可能吕雉初婚时的年龄与刘肥的年龄相差无多。如果真是如此,吕雉与刘肥的相处会更困难。一般来说,年轻的继母很难和一位成年的非婚生儿子建立起比较亲密的关系。

刘肥跟着谁长大的?这一点史书也没有记载。

史书记载了刘邦的另外一个儿子刘长因母亲自杀而亡无人抚养,于是,刘邦让吕后抚养刘长,但是,那时刘邦已经当了皇帝。当了皇后的吕后抚养一个孩子,并不费劲,因为,带孩子的许多具体事情并不需要吕后亲自动手处理。

如果刘肥与吕雉生活在一起,对吕雉来说,就更为困难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妇,却要和一位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大儿子朝夕相处,其间的种种困难更难详述。

刘邦当皇帝的第二年(前201年,高祖六年)封刘肥为齐王,统辖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刘邦所封诸子之中,齐王刘肥的封地最多。

而且,刘邦还非常破例地下了一道命令:“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即把能够讲齐地方言的人全部迁到齐国。

秦末大起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使天下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齐地百姓迁居他乡的人非常多。刘邦为了壮大齐王刘肥的力量,命令天下会讲齐地方言的人都迁回齐地居住。

经过秦末和刘项之争的战乱,各地人口死亡的现象非常严重。

齐王刘肥的封地已经非常大了,所欠缺的是人口。由于有了这道诏书,从齐地流亡他乡的齐人都得返回齐地,这对刘肥来说非常有利。因为,人口增加,意味着赋税、兵员都增加了。

这是非常破例的一道王命。我们在史书中没有看到类似的王命。

这道王命的出台可能有两点原因:

第一,刘邦对这位庶长子相当不错,和这位曹姓“外妇”的感情应当说也不错;

第二,刘肥年长,较为成熟,有能力管辖人多地广的齐地。

刘邦封刘肥为齐王会不会影响到刘邦和吕雉的感情?我们今天在史书中间看不到任何这方面的记载。

吕雉和庶长子刘肥的关系有一个时间因素。新婚之际,年轻的吕雉面对刘肥,确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首先,吕雉的无奈。

吕雉与刘邦的婚姻是她的父亲吕公指定的,吕雉没有选择的权利,她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婚姻现实。即使刘邦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吕雉也只能被动地接受。

其次,吕雉的善良。

在刘邦发迹之前,吕雉对刘肥没有任何苛刻之举,这对一位丈夫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少妇来说,实属不易。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一位不满二十岁的新婚少妇,却要面对一个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大儿子,相互的接受,非常复杂。特别是男孩子,接受一位非亲生的母亲,一般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