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朝遭受着冲击(第6/13页)

纵观当时鸦片对国家的种种危害,以道光皇帝为核心的帝国高层意识到,如果再不对鸦片进行严厉的禁止,帝国或许会最终灭亡在这个让人成瘾的毒品上。因此道光皇帝即位不久,就开始对鸦片出手进行整治。

4. 禁烟立场

今日我们回头再去看从道光即位到鸦片战争爆发这二十年的禁烟历程,可以说道光皇帝虽然决心很大,但他依然没有逃脱先辈们屡禁不止的套路。况且从思想上对禁烟策略进行认识也有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使得鸦片犹如细菌繁殖一样,在缝隙中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不得不强硬地进行虎门销烟。

在道光刚即位的时候,首先是重申以前的禁烟令,规定外国商船来到广东,必须首先出具货船并无鸦片的甘结[交给官府的一种字据,以示愿意承担某种责任或义务,诺言如不能履行,甘愿受罚。

]方能开舱。开烟馆者,判流放;贩卖者,充军;吸食者,杖刑。但结果却是鸦片依然畅销,究其原因则是刑法虽然加重,但还不致死罪。可是那些有烟瘾的人,如果不及时吸食鸦片则有性命之忧,所以他们情愿以侥幸心理触犯法律,也要买到鸦片。

道光即位元年的禁烟令,只是表明朝廷对鸦片的严厉态度,从实际效果来看,朝廷的禁令等于一纸空文。于是次年初,道光皇帝下诏让朝臣们广开言路,想出禁烟的好办法可以上奏。

御史黄中模和尹佩棻在这一年相继上奏折,对鸦片泛滥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进行了深刻分析,其中以尹佩棻的《奏请严禁私食鸦片烟》的奏折最具代表性。他在奏折中分析了鸦片走私严重的两个原因:一是地方官不认真查办,只派一两个武弁巡查,而巡查的武弁接受贿赂与走私者勾结包庇;二是广东海关包税之策,使得洋船一进关口,就有包揽上税者,而且这些人会先将洋船所携带的鸦片寄存在渔船中,洋船再行入关检查。

奏折中清楚地指出,鸦片走私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外勾结,这里存在着地方官腐败的问题。于是道光随即下诏,命令两广总督阮元及有关人员在通商口岸及天津等地,要对各种船只逐一进行查拿,以杜绝鸦片走私。

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道光此时能够认识到鸦片的来源,也明白了一些禁而不绝的原因,而且明确表示不以税收为名掩盖鸦片走私任其泛滥,应该说他比先辈们要高明和坚决些,至少没有用提高税率的方法来扼制鸦片的流入,算是一大进步。但鸦片走私带来的高额利润,吸引着英国商人和一批亡命之徒,千方百计地变换手法进行鸦片走私,走私船不断变换停泊地点,以期逃避检查。烟贩们进一步用重金收买盘查人员,勾结内地的鸦片贩子,往来偷运鸦片,使得每年鸦片的输入量仍在不断增加。

从道光三年(1823)到道光十一年(1831),朝廷的禁烟令不断丰富,每年都在增加新内容。其中,以道光十一年发布禁烟的禁令为最多。从内容上看,除了依旧延续先前的方法之外,还责成地方官严禁内地种植鸦片,并将这一项工作纳入到官员考核之中。对关口盘查人员实行问责制,制定赏罚章程,对盘获鸦片走私的兵役予以赏赐,以示鼓励。对漏查或受贿者要严加惩处,其所属官员也要查办。对于借查鸦片名义,陷害诬告、故意寻衅的也要严加惩处。对捉到的吸食者,要追查到是何人所售,一并严加惩处。

道光皇帝在对待鸦片问题上的主禁态度,必然对各地官员产生影响。道光十一年(1831)是道光皇帝即位后关于禁烟问题的第一次集中研讨,各地官员不断上奏折表明自己禁烟的态度并提出具体的办法,进而逐步由最初的一纸禁烟诏令,升级为禁烟章程。当然除了制定章程之外,还要看各地实行禁烟的效果。道光皇帝禁烟的理念最突出体现为四个字:言行一致。同时规定除定期检查之外,每年还要至少汇报一次,而后又规定一年分春秋两季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