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朝遭受着冲击(第4/13页)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是乾隆皇帝对于七项要求的回应。

……

马戛尔尼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带着庞大的使团悻悻而归。后来他在评价这次出使中国之行时,认为“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一百五十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当时大清帝国没人意识到,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人的要求,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从上至下认为只是拒绝了一个蛮夷之国的亲近要求。天朝上国曾经拒绝过多个番邦属国,这一次不过是重复以往的过程而已。

以今日世界体系眼光来看,此次中国人的自大傲慢,让英国人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本质。而中英出现的贸易逆差,则让英国人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寻找一切手段和措施,完成逆差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经验的积累,他们终于找到了改变贸易局面的商品—鸦片!

1820年,道光皇帝即位的时候,鸦片已经充斥于中国社会的每个角落,犹如吸血虫一般,不断吸食着中国人的肉体营养和灵魂之精。

鸦片的不断流入和日益泛滥,是道光皇帝继位后在内政、外交上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鸦片贸易涉及很多在他之前已经形成的历史积弊。道光皇帝虽有决心整治鸦片危害,但问题的关键是时代并没有赋予他快刀斩乱麻的机会。但即使是这样,一心向往当圣明之君的道光皇帝还是拿出足够的决心与魄力,誓与害人的鸦片斗争到底。

3. 鸦片的前世今生

鸦片,又叫阿片、阿芙蓉,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果实中提炼出来的一种介于药品与毒品之间的物质,最早出现在古埃及。

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罂粟便由阿拉伯商人带入中国,最初仅在云南、甘肃等边地作为观赏植物种植。一直到了明朝成化年间,人们才发现划破罂粟果实,取出里面的汁液,经过熬炼可以制成一种棕黑色的呈块状或粉末状的东西,病人少量吞食,可以起到镇痛、止咳、止泻等作用。在明朝中期之前,鸦片一直作为药品在中国传行。

鸦片由药品变成人们吸食的毒品,是源于明朝中后期葡萄牙人的到来。据记载,公元1557年,葡萄牙人开始以澳门为据点,向中国输入鸦片。后来荷兰人侵占了澎湖、台湾,将鸦片质量不断升级,将罂粟汁熬成膏状,教人们吸食,不多久便流传到内地,遂开鸦片吸食之风。

对于鸦片的输入,当时明朝政府采取收税的方式进行管理,今天看来算是合法贸易,原因并不是明朝政府不知道鸦片的危害,而是当时鸦片的进口数量极少,吸食者多是官僚贵族。而这些人正是政策的掌握者和制定者,这也使得政府在制定针对鸦片的政策时,首要前提是可以满足官僚阶级的需求。据说万历皇帝可能就是鸦片吸食者。明朝时期由于鸦片还没有严重到侵蚀国家机体的程度,政府对鸦片采取了宽容态度。

然而,明朝的统治者们一定想不到,他们对于鸦片来到自己国土上的纵容,会让其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以致成为制造我们民族灾难的渊源。

清朝建立初年,由于国家放开海禁政策,致使鸦片输入量也随之增多,而清朝政府同样延续明朝的政策,不过针对鸦片的税率有所提高。例如康熙二十三年(1684),南洋输入的鸦片,每斤收税银三钱,到了乾隆二十年(1755),每斤鸦片要收税银五钱。

事实上,清朝建立后,随着鸦片输入数量的增多,政府并不只是依靠收税管理鸦片,而那个时候鸦片的影响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从明朝后期开始的上层社会。随着吸食鸦片阶层的不断扩大,首先认识到鸦片可能会造成严重危害的是志在“澄清四海”的雍正皇帝。目前有记载的第一次禁止鸦片的法令,是雍正七年(1729)所立。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雍正皇帝的远见卓识,但市场的需求使得鸦片贸易绝不可能仅靠一纸诏令就可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