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应经洪邀入京见袁(第6/6页)

及该应夔丞在宁委充巡缉差使,政府准浙江朱都督电称,共进会在苏、沪一带有不法情事。十一月廿日奉大总统电饬程都督密查。程都督于十二月五日歌电查复,有“应夔丞投效以来,于苏境伏莽尚能力求消弭,惟此间裁遣军队已近六万,生计所迫,隐患殊多,必尽责诸一人,或亦力有未逮”等语。是政府于应夔丞使贪使诈,良非得已,而防闲之意,迄未稍疏。且综观上列各电,应夔丞之赦免与任用,在程都督不过藉安反侧之心,在政府亦只允从疆吏之请,始终并无成见,事理昭然。[225]

可知政府对于应夔丞及其党徒,一方面不能不设法收抚,另一方面又不能不时刻防备,真成了烫手山芋。

应夔丞在京期间,还给袁世凯上过一呈,“请求办一报纸”,并为此“索款六万元”,但未获同意。原呈及“办报简章”均存机要秘书张一麐处。[226]虽然今已不可得见,但从应夔丞这一举动可以看出,他曾想拥有自己的喉舌。洪、应后来收买报纸,试图操纵舆论,可以说在此时已露端倪。

尽管未能得到“中央驻沪巡查总长”的委任,应夔丞此行还是收获颇丰,心情也很不错。1913年1月21日,应夔丞写信给妻子,通知1月22日他将由北京乘火车直接到南京,23日晚到南京后再转车回上海。信中有“此间诸事都大顺大吉,凡百如意”等话。[227]回到上海后,应夔丞即“自命为特任巡查总长”,外间所有与应函件,上款皆称“总长”,应夔丞自己所发函件封面则皆书“特任巡查总署缄”等字,其招摇欺诈,可见一斑。[228]

从1912年9月20日洪述祖南下首次与应夔丞相见,到1913年1月22日应夔丞离京回沪,中间不过短短四个月时间。就在这四个月当中,宋案的几个关键人物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应夔丞一一现身,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也透过中央收抚应夔丞及共进会一事呈现出来。洪述祖无疑是总统私人,中央收抚应夔丞主要由袁世凯通过洪述祖来办理,洪述祖不仅向程德全保荐应夔丞为江苏驻沪巡查长,而且通过程德全与黎元洪交涉,促使后者取消应夔丞通缉令,而后才有袁世凯下令特赦应夔丞之事。应夔丞到京后面见总统、总理,全都由洪居中介绍。应夔丞领取共进会5万元遣散费及每月2000元津贴,也都由洪居中协调。洪结识应不过数月,便如此卖力地为应夔丞之事活动,为应与中央的关系牵线搭桥,并且在结识不久便将其所用“川密电本”交与应夔丞使用,不能不让人感觉二人关系之诡秘。袁、应虽然也是刚刚认识,但由于洪述祖穿针引线,比赵、应关系还是要密切一些。袁世凯不但特赦了应夔丞,并给其5万元经费和每月2000元津贴,还曾想加委其“中央驻沪巡查总长”职务,不过未能获得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同意。

很明显,洪、袁之间及洪、应之间的紧密关系至此已清晰显现出来,袁、应之间通过洪述祖牵线搭桥,也建立起了关系。在袁、赵、洪、应四人中,袁、洪是一个关系圈,洪、应是一个关系圈,两圈交叉,洪述祖成为关键人物,赵则处于两个关系圈边缘略微偏向袁世凯一侧。宋案后来的发展情节虽然复杂,但其基本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由此时所确立的人物关系所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