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去云南(第2/3页)

所谓的堡垒式多元化养种住一体型农庄,就是孙享福根据岭南现在的特殊环境,借鉴了后世岭南的围屋,碉楼,设计出来的一个即方便大家种植,养殖,又能够保证大家生活居住区安全舒适的大型土木建筑。

它建成之后,能够以村为单位,集中生活几十到上百户人家,围屋加碉楼的设计,使得它一旦关闭上了大门,就算是山贼土匪想要进来,都难以攻破,更加别说那些毒蛇猛兽了。

事实上,类似的建筑,本就始于两晋隋唐时期,不过,孙享福又加入了很多现代人的理念进去,使其能够更安全的存在于深山老林的同时,也更加便于生产。

首先他的选址要好,不光是要在农田中央,取水方便,视角开阔,还要排除受到山洪或者泥石流冲击的可能。

其次,所有的出入口,即便是白天敞开的时候,也都采用像迷宫一样的回旋式进出口,即便是有野兽想在白天大门没有关闭的时候进来,也容易给套在这个设计别致的门洞里,这是碉楼的一些建筑艺术。

它还有很多碉楼的特长,比如一楼的挑高会很高,而且,不住人,可以用来养鸡鸭,牛羊等家禽牲畜,只需要引一条水进入围屋墙角的沙子过滤池,清水从沙子中过滤到院内,不仅能够供鸡鸭牛羊牲畜饮用,还能用来清洗这些家禽牲畜的居住地,只要清理的频繁,有高达五米的挑高空间,和向内面基本敞开通风的设计,一般不会有多大的气味,毕竟,这里的养殖规模也不会很大,就是供生活在围屋的人自己食用,或者耕种的时候使用而已。

清理一层牲畜棚的污水,以及那些牛羊鸡鸭的粪便,会顺着一条有高低设计的排水道,直接流入之前挖好的超大化粪池用作沥肥,楼上的排污系统,也是连接化粪池的,反正岭南早就能制作冲水蹲坑,马桶,陶管之类的排污下水系统了,还可打按压井,可以直接将水压到楼上,供大家使用。

而且,人不是居住在二楼,而是在三楼,因为二楼是农具或粮食仓库。

从一楼上二楼,也不是楼梯,是可供板车通行的大斜坡环绕而上,岭南的天气潮湿,尤其是南风天的时候,可不能将粮食作物放在一层,或者贴着地面存放,那样很快就会发霉。

即便是在二楼,也是要放在搭好的木架子上,架子下面放防潮的石灰袋,再用干草席围上两三层防潮。

三楼才是住人的地,用厚瓦盖顶,内外两侧都开大窗,不仅通风凉快,不会受一楼家禽牲畜房的气味影响,还更加干燥一些,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地方,人会更加健康。并且,地方高了之后,文蚊虫也会少的多,杀蚊灭蚊,更加简单。

到时候,大家只需要坐在家里,就能居高临下,俯视分布在围屋四周的田地,有人,或者有野兽想要靠近,远远的就能看到,还能通过颜色,高矮等方面的对比,看到庄稼长势好坏,可谓是绝佳的田景房。

围屋中间是圆形的大晒场,以及休闲运动区,平时会放一些太阳能锅子,烧烧饮用水,晒晒柴火啥的,农忙的时候,才会用来晒作物,这样的一个建筑建起来,基本能提供生活在这里的所有居民的大多数生活需求,再配备一定猎杀猛兽的武器,就妥妥的了。

这种集中式居住,也能够让他们集中在一起狩猎和耕种,危险程度降低很多,比原先很多居住在城外,零零散散用木料搭架民居居住的民户要安全的多,舒适,干净程度,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几乎达到了这个时代,在岭南这种环境下,除居住在大城池以内的最好的程度。

毕竟,那些居住在城池里面的人,都是以经商,务工为生的,而这个社会,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去经商务工,农业生产,才是大家生存的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