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倒霉的幸运儿(第4/21页)

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西汉是个平民帝国,是门第制度的一个断点,当然,与之同时,这也是又一个门第制度的起点。随着西汉的不断发展,社会结构再一次出现板结化,一批新贵族形成,门第制度开始逐渐显出苗头。

到了东汉,情况就变了。光武帝刘秀之所以上台,是因为河北豪族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河北豪族,就没有东汉,也正因此,东汉就彻底成为了豪族统治的朝代。到了东汉末年,那些呼风唤雨的诸侯,就多是豪族出身了——曹操、孙权都是如此;刘备虽然混得很惨,都到织席贩履了,但是,还是硬着头皮攀上了皇族这门高枝,当了皇叔;当然,这几个还不算最典型,最典型的还是袁绍、袁术他们家。袁术是东汉末年第一个称帝的,为什么?一、他拿到了传国玉玺,二、他家世显贵,袁家四代三公,富贵无朋;因此,当个皇帝,有何不可?

其实要论起来,袁术算个屁啊,在东汉末年的枭雄里,数他最挫,但是,谁让他出身好呢(袁术他哥袁绍是小老婆生的,袁术一直瞧不起他)?

然后便是西晋和东晋了。西晋创造了一个人才选拔的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是干什么用的呢?简单说吧,就是为世族豪门垄断政治用的,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正为此也。

而到了东晋,门阀集团的力量更是占据压倒性优势,最牛逼的就是两家,王家和谢家——王导是拥立司马睿的最大功臣,一度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谢家最出名的人物是谢安,代表作就是与苻坚的淝水之战。王谢在后世就成了高门豪族的代称,牛逼的一塌糊涂,唐朝刘禹锡有个名篇,其中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头的“王谢”就是与“寻常百姓”相对照的豪门。

当然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到了中唐才有的事,事实上,在整个南北朝时期,王谢两家都是牛到爆的豪门。比如说吧,前文提到了侯景,此公后来投靠了梁武帝萧衍,为了自抬身价,他主动提出要跟王谢两家结亲,结果萧衍是怎么说的呢?他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这话说难听点,你侯景就是个土包子,怎么能跟王谢这样的世代豪族结亲呢?拜托一下,撒泡尿照照自己好不好?

(顺便提一下,此时距离东晋灭亡已经120多年过去了,但是,王谢两家的牛逼依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也是门第制度特点最好的写照了。)

侯景信誓旦旦的想要融入南朝社会,结果一张热脸,却贴上了人家的冷屁股,他当然非常非常非常的不爽。后来,他发动叛乱之后(即是著名的“侯景之乱”,以后我们会说到),占领了建康,为了一血当年结亲未果之仇,他就让那些看不起他的江南门阀们倒了大霉。也是在侯景之乱后,江南门阀们近乎是遭遇灭顶之灾,从此逐渐走下了历史舞台。

南朝有南朝的门阀,北朝自也有北朝的门阀,这个情况,留待我们以后再说。

因此呢,这就是杨坚所处的时代,在那个时代,当前阔固然重要,但当年阔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杨坚在“当前阔”了之后,也得想办法搞出个“当年阔”。然而,杨坚的母族,吕家,用《隋书》的话说,“其族盖微”,就算想要编一编,也实在编不出来,所以,也就只能玩个“存而不论”了。朋友们,那个时代的人,还没有“皇帝也有三门穷亲戚”的觉悟呢!

然而,正因为这个“存而不论”,一段本来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却被掩埋在了历史的黄沙中,以至于我们后人不得不费尽心力,将故事还原。

根据已知信息我们可以得知以下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