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第3/4页)

宣孟营突如其来的出现及其举动,让钟离秀一时有点发蒙,但她很快便回过味来,意识到了正在发生什么事。因此,她一面认真聆听宣孟营的低语,一面很配合地端碗进餐,同时在大脑里,对宣孟营的话迅速地做着分析判断。

待到宣孟营说完,她的分析判断亦基本上同步完成。根据直觉她感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行为是真诚的。这不可能是个圈套,因为对方对她弄这种圈套根本无甚意义。确认了这一点,她的心一阵猛跳,一股暖流瞬时浸透了她的肺腑。但是她也听出,宣孟营虽是有心相救,终究力量有限,能否突破险阻,并非成竹在胸。所以她并未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幸运冲昏头脑,而是随之思索起了此机应当如何运用。

“秀姐,我的话你听清没有?”宣孟营见钟离秀没有反应,不禁有些着急,“你是信不过我吗?”

“不,孟营兄弟,我完全信得过你。”正在沉吟的钟离秀忙歉然地抬头回答,“大恩不言谢,你的这份情义,我钟离秀永生难忘。我是在想,这事要做,就得尽量做妥,免得事与愿违,反倒把你也搭上。咱们长话短说,你掂量掂量,抢在姓蒋的回山之前劫牢,你成功的把握有几成?”

“这个我说不好,”宣孟营稍顿了一下,“实话实说,这种事谁也难保万无一失,我只能尽力而为,冒险一搏。”

“这我明白。但既是动手劫牢把握不大,我的想法是这样,你看如何——”钟离秀的想法是劫牢之策可以筹划,但若无有利时机,不可贸然行动。要紧的是,须设法尽快将事情真相告知王子善。此事一旦被王子善知悉,王子善必定会亲自出面向老佛崖要人。而绑架者欲利用此事达到的阴险目的,亦将因之一并告吹。此前钟离秀一直苦于无法将消息传出,所以此刻欣得宣孟营相助,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把这件事办了。

给王子善传信虽然也要费周折,但相对于劫牢闯关,却是容易得多。正好蒋宗尧现在不在山寨,操作此事的时间绰绰有余。王子善的势力方圆百里无人不晓,无论哪路杆子,要公然与其翻脸,都是不能不慎重考虑一下后果的。如能让老佛崖迫于压力放人,当然是最好不过。宣孟营这般思忖着,点头应道:“行,这样也好,我回去就想办法。不过这也得找个适当机会,不便操之过急。”

“是这话,欲速则不达,一切由你相机行事。”钟离秀对宣孟营的慎重态度完全赞同。

“好,就请秀姐再耐心等几天。”

说话间一顿饭的工夫差不多也就到了。待钟离秀放下饭碗,宣孟营最后向她表示,他此次所用的打入囚牢之计,可一而不可再,不知今后还能否找到其他借口再进囚室联络,但他会密切关注有关情况,无论事态有何变化,他都会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努力救她脱险。言毕,他给钟离秀留下了一把匕首,便收拾起碗筷离开了囚室。

看着宣孟营的背影消失在门外,钟离秀一时间觉得方才之事恍然如梦。她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在此山穷水尽之时,居然得到了这样一个峰回路转的机缘,居然遇上了宣孟营这样一个侠义汉子。一阵阵的激动心潮,这时倒比方才翻涌得更甚。不过,理智提醒她,事情未必会尽遂人愿一帆风顺,其间环节很多,变数难料,所以对此事的结果,眼下还不能过于乐观。

宣孟营进入囚室的举动是否一定没有引起旁人的怀疑,宣孟营能不能不露马脚地把消息传出,传出消息须待几日,蒋宗尧会不会提前返回山寨,这些都是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还不是这些,而在于假定是宣孟营以最快的速度传出了消息,王子善亦立即向老佛崖发出了索人通牒,事情将会如何发展。

钟离秀静心想来,估计是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像她和宣孟营所希望的那样,老佛崖迫于王子善的压力放人赔罪;而另一种可能则是,老佛崖方面一不做;二不休,咬紧牙关死不认账,并断然将她杀掉灭口。假如是这样,把消息传给王子善,岂非不但不能化险为夷,反倒把她更快地推到了鬼头刀下了吗?情急智疏,方才只想到了前一种可能,而现在回过头来再想,老佛崖拒不认账的可能性,却是比前者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