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第4/9页)

礼貌地送走了传诏特使陈宗善,宋江即会同卢俊义、吴用进行了慎重磋商。

宋江本是郓城县衙的小吏,吴用则为乡间一落第秀才,均属自诩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类的人物。他们皆因仕途不通,常有壮志难酬之憾,而这种心理落差却能在江湖弟兄的尊崇中得到平衡和满足,因而在一定条件的促成下,走上了落草为寇之路。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其实并未真正将这水泊梁山视为立身之本。视野胸怀和才能的局限,都使得他们不可能将起义活动真正地当作毕生的事业看待。起义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支义军将来究竟能折腾到什么地步,折腾出个什么名堂,他们都不甚明确,甚至可以说是十分茫然。

在这种潜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始终是为自己留着后路的。在义军的战斗纲领中只打出替天行道、杀富济贫、惩治贪官的口号,而从来不提推翻朝廷、改朝换代,就是留有与朝廷妥协余地的一个具体表现。

宋江曾于一次酒酣之际填词一首,从中不难看出他的这种心迹。其词曰: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笔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

诗词的字句虽写得含蓄,但与宋江亲近之人,特别是心腹参谋吴用,却不难参透其中含义。闲愁万种者,盖因四海无人识也。所谓四海,实则意指朝廷。此种浩感吴用亦怀之久矣。如今大宋皇帝居然派遣钦差不远千里、不避风险、不辞艰辛奔赴山寨来下诏招抚,岂不说明朝中是有人识得我等非等闲之辈了吗?

这个信息及其内涵,颇令宋江、吴用揣摩玩味。

卢俊义在内心里对朝廷的招安,比较自然地持接受态度。他是在遭受小人陷害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栖身梁山泊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可促使他扯旗造反的动力。上山以来积极为山寨出谋划策,建功立勋,乃是自身利益已经与山寨绑在了一起的缘故。既然绑在了一起,义军的前途就左右着他的前途,他就不能不对这个前途加以关注和考虑。

卢俊义通过考虑得出的结论是不太乐观的。

历史上所有造反者的前途或曰下场,无非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推翻当权者取而代之,第二种是与当权者妥协或向当权者投降,第三种是被当权者消灭。

据卢俊义观察,梁山泊义军虽然号称人才济济,其实多为草莽武夫和原来官府里的下级军官,像林冲、关胜等政治、军事、文化素质均较高者为数寥寥。而即便如林冲、关胜者,亦只堪为将,难称帅材。山寨的最高头领宋江及其高参吴用虽时以刘备、诸葛自诩,实则远非经天纬地之材,他们连与宋廷分庭抗礼的霸业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取彼代之了。李逵等莽夫动不动口吐狂言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乃是痴人说梦,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被当权者消灭,这种危险倒是始终存在着。只要朝廷痛下决心,这个结果恐怕迟早会变成现实。莫看这一次梁山泊大败了童贯大军,这只是一次以奇计险胜之例,可一而不可再。并且还是侥幸赶上了童贯那个军事上的半瓶子醋。如果官军的统帅不是童贯,而是真正能征善战的名将如张叔夜、种师道者,此次战役鹿死谁手是很难说的。历来为朝廷所剿灭的义军,无论其将帅还是士卒,下场都极为悲惨。这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甚至人人都忌讳去说去想的一种结果。

达到第一种前途不可能,落到第三种下场不情愿,那么唯一的出路,就只能是选择与当权者妥协,或者叫作投降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