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一百七十三章 故伎重施(第2/4页)

但心胸宽广并不是滥作好人,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能让步,比如他和秦王的仇恨,比如他和詹徽的恩怨,不置他们于死地,他李维正是决不罢休。

其实在朱允炆登位上他并不想费多大力气,毕竟历史就摆在这里,最后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历史还是会沿着故有的轨迹走,相反,他太多参与,说不定反而会改变历史轨迹,朱允炆对他而言只不过是个跳板,怎样利用这块跳板达到他的目地,这才是他深思熟虑之事。

李维正刚回到家,还没进门,便见几匹马向他府宅这边驰来,马奔近了,却是罗广才,他下午才走,怎么这会儿又来了,罗广才翻身下马,走上前笑道:“大人是去了费府吧!”

“你怎么知道,你派人跟踪我了?”

罗广才摇了摇头道:“我的人是无意中看见了你,他们刚才就在费府附近。”

李维正略一思索便笑道:“莫非是邵闻达回府宅了?”

他是知道邵闻达的私宅就在费家附近,很可能罗广才已经安排人跟踪邵闻达了,罗广才笑着一竖大拇指赞道:“大人一猜便中,不过你做梦也想不到他刚才见了谁?”

李维正立刻道:“咱们进府里说。”

“不,我要带大人去一个地方,我上你的马车,咱们边走边说。”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极高,这一点在罗广才身上充分表现出来,他坐上马车便笑道:“下午大人不是托我去找一个工匠吗?”

李维正一怔,他大喜道:“你这么快就找到了?”

“这对我来言,是轻而易举之事,锦衣卫里就有记录,我找到了一个最符合你条件的人,我现在就带你去。”

罗广才笑了笑,又回到刚才的话题上,“你不想问一问是谁找邵闻达吗?”

李维正却淡淡一笑道:“是不是燕王身边的道衍和尚找他?”

罗广才愣住了,他有点不可思议地望着李维正,半晌,他才吃惊地问道:“你、你怎么知道?”

李维正笑而不答,他当然能猜到,燕王低调不争东宫那只是表象,他怎么可能束手不动,以燕王的心机他必然会充分利用秦王那个蠢货,利用秦王来达到自己的目地,李维正早就从冷千秋口中得知秦王身边有燕王的卧底,赵无忌、谭雁翎死了,当时纪纲就和他们在一起却没有救他们,那这个卧底是邵闻达的可能性最大了。

看见罗广才吃惊的样子,李维正便知道自己猜中了,罗广才见李维正不肯说,只得笑道:“来人见邵闻达很小心,他马车进、马车出,而且离开后绕城一大圈,我的人没有能跟踪到他,不过邵闻达走后,我们盘问了邵闻达府中一人,他说马车进府后,下来了一个中年和尚,这不是道衍还会是谁?”

李维正浮出了一抹冷冷的笑意,如果他是燕王,他也会蛰伏不动,不争不夺,只要在最后关头出手便可,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燕王又想重施故伎了。

一行人又回到了江宁县,朱元璋在立国之初便将全国的能工巧匠都集中到了京城,有数十万人之多,连同他们的家人,就近百万人口了,他们被安置在江宁县内,按行业分坊而居,形成了如铜作坊、弓匠坊、箭匠坊、颜料坊、糖坊等等工匠作坊,这些匠人独立户籍为匠户,子继父业,代代居住在这里,不得离开,尤其是火器制作匠更是控制严格,没有一点人身自由,并且严禁民间私自制作。

但今天罗广才给李维正找的这个火铳匠人却很特殊,他曾是宝源局几名最优秀的工匠之一,两年前他在试验火铳时,不幸被炸瞎一只眼睛,不能再从事火铳匠务,便从宝源局中退休了,长子顶上了他的匠位,而他赋闲在家,因为年轻时酿过酒,便改行做了酿酒匠,便靠接一点官府的零星酿酒活为生,罗广才找到他,是因为他已经不受宝源局控制,也不属于官府中的酒匠,有一定人身自由,只要不被各地的巡检司查到,他天下哪里都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