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遗憾结局(第2/6页)

如大中五年(851年)六月,进士孙樵上疏李忱,他认为,自从李忱即位后,兴建寺庙的规模已经超出了本朝佛教势力最为鼎盛的开元时期,而那个时候老百姓还有余力可以生存,可是现在民力已经出现枯竭,而且僧尼的数量直线上升,恐怕又会重新回到会昌年间以前僧尼泛滥的局面。

在孙樵上疏的一个月后,宰相班子成员也集体上疏,以河湟地区正在对吐蕃用兵为由,希望皇帝李忱能够暂缓修建佛教寺庙。通过孙樵以及宰相班子的上疏,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天下州府及其以下的乡村大兴土木,广建佛寺,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虽然李忱同意了宰相们的请求,但因重建佛寺而造成的扰民费财已经成为事实。

大中六年(852年)十二月,主管佛教事务的祠部上疏李忱,认为修建寺庙和剃度僧尼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而不应该是拍脑门决定。祠部的建议虽然得到了李忱的肯定,但是在那个皇帝意志决定一切的时代,祠部的建议并不能遏制兴建寺院过快过多以及僧尼剃度泛滥的问题。当时佛教虽然不能完全恢复到会昌废佛以前的繁荣程度,但在皇帝李忱的大力扶持下,寺院的经济力量迅速恢复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李忱当时对佛教的复兴,使得在他的儿子唐懿宗成为唐朝末年皇帝佞佛的突出代表。

郭氏之死

复兴佛教是李忱一反会昌之政的标志性举措。事实上,在他即位之后一直没有忘记元和末年父皇李纯被害一事。前边我们简要说过李忱复仇太皇太后郭氏的事情,早在李忱即位之初,就兴起大狱,惩治当年谋害宪宗李纯的乱臣贼子,将参与当年谋害李纯的外戚宦官等全部处死,而且又借郭太后去世的机会,有意贬损其葬礼的规格,故意报怨于郭太后。

李忱之所以这样做,除了为宪宗李纯报仇之外,事实上为生母郑氏出气也是原因之一。

前边在介绍元和年间后宫波澜的时候,我们说过宪宗李纯不立郭氏为皇后的具体原因。除了郭氏家族的特殊背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纯在后宫嬖艳甚多,而在这些女子中,李忱的生母郑氏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本是镇海节度使李锜小妾的女子,在宪宗李纯平定李锜的叛乱后被送进皇宫,开始仅是贵妃郭氏的一个侍儿,后来因为其面容姣好,被宪宗李纯宠幸生下了李忱。

郑氏因为宪宗李纯的宠幸而身价倍增,可以说是一步登天。当然这对于贵妃郭氏而言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再加上郭氏本身就不是心胸开阔的人,女人天生的嫉妒心使得她对郑氏受宠气愤难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与郑氏之间矛盾开始加剧。

李纯在世的时候,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还可以得到制约,两个人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随着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李纯的去世,穆宗李恒的即位,郭氏的地位陡然上升,郑氏的地位则一落千丈。

当年李纯被谋害时,李忱虽然年纪尚小,但对于时事还是存有很深的记忆。很多年来,他一直怀疑是兄长李恒和其母郭氏谋害的皇帝李纯,但又找不到真凭实据。一直到文宗李昂即位后,开始对当年谋害宪宗李纯进行清算时,李忱的内心才稍稍得到安慰。但穆、敬、文、武四帝时期,都对郭氏颇为尊奉,这又让李忱感觉当年谋害父皇的真正主使者郭氏没有得到惩罚,而始终耿耿于怀。

在李忱当上皇帝之前,他根本不会想到日后还有机会报复郭氏。当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他意外登上皇位后,多年郁积在他心中对郭氏的那股怨恨,瞬间爆发出来,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决定对郭氏展开报复。

李忱当上皇帝,随之而来的就是母以子贵。在李忱即位的一个月后,就尊郑氏为皇太后,由于他始终未能抹去父皇李纯之死所造成的对郭氏的宿怨,他将生母郑太后奉养在大明宫中朝夕躬省,而郭氏虽然仍居住在兴庆宫,李忱却对她极少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