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甘露之变(第6/10页)

舒元舆、王涯、李孝本等人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抓到囚禁在神策军总部,王涯当时已经是70多岁了,受不住神策军士兵的严刑逼供,结果被屈打成招,说自己参与反叛,是为了拥立郑注登基。

十一月二十二日,文武百官进宫早朝,直等到太阳出来时,大明宫右侧的建福门才徐徐打开,宫中太监传话说,百官每人只准带一名随从进门。百官进入建福门时,禁军手持刀枪、夹道而立,到了宣政门时大门还没有打开。由于没有宰相和御史大夫的率领,百官队伍秩序混乱,不能排列就位,李昂在仇士良等宦官的簇拥下,登上紫宸殿升朝,他放眼望去,忽然发现朝官中不见宰相和御史大夫们的身影,急忙询问是何原因。

仇士良告诉李昂是王涯等人谋反,现在已被逮捕入狱,随后又将王涯的供词呈上。李昂让左仆射令狐楚、右仆射郑覃仔细查验供词是否是王涯的亲手笔记,两位仆射经过仔细查看后表示认同,最终李昂命令令狐楚起草诏书,将平定李训、王涯等人叛乱的经过昭示朝廷。

事实上,无论是李昂还是仇士良,全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为李昂此刻需要保全自己,他必须弃车保帅,实属无奈之举。而站在仇士良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也明白皇帝才是甘露之变的幕后主使,但他不能连同皇帝一同除掉,因为那样一来将会引起众怒。而且仇士良十分清楚当年谋害宪宗李纯的宦官的下场,所以只能让那些朝臣充当替罪羊,这是李昂和仇士良之间寻找的契合点,所以那些参与政变的朝臣们只能充当牺牲品。

皇帝和宦官已经悄然达成默契,但谋划政变的核心人员李训,此刻却正在逃亡的路上,他见诛除宦官行动失败后,从宫中逃出,前往终南山避难。因为他素来与终南山僧人宗密关系密切,所以前去投奔。当时宗密准备为李训剃度,让他装扮成和尚躲藏在寺院中,但宗密的徒弟们并不同意,认为私藏罪犯必将招致大祸。

李训无奈之下只得离开终南山,打算前往凤翔投奔郑注,可是在半路上被梬厔县镇遏使宋楚抓获,并派人押送至京城。当走到昆明池时,李训感到大势已去,恐怕到了京城后会像王涯那样遭受刑讯逼供和羞辱,所以告诉押送自己的人不要被神策军抢了功劳,应立即割下自己的首级送往京城,最终押解他的人听从了他的建议,甘露之变的谋划核心人员就这样凄惨地死在半路上。

现在参与甘露之变谋划的核心人员只剩下郑注。在这场政变计划中,李训是负责在朝廷内发动突袭,而郑注则是在外进行接应,具体就是郑注按照事变的约定时间,带领500名亲兵从凤翔出发直奔京城接应,可是刚刚走到扶风时,李训发动的政变已经失败,扶风县令韩辽得到消息,所以拒绝让郑注进入。郑注知道李训失败后,立即带兵折回凤翔,准备筹划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可是仇士良并没有给郑注任何喘息的机会,他派人携带皇帝李昂的密旨,交给凤翔监军张仲清,让他迅速除掉郑注。张仲清得到命令后惊慌得不知所措,他的部将李叔和建议他用好言安抚郑注,使其放松警惕,然后以设宴款待郑注为名,在席间将其杀死。

郑注在撤回凤翔后,其部将魏弘节力劝他要除掉监军张仲清,毕竟他这个监军是宦官派来的,可是郑注仰仗自己有亲兵的保护没有听从,现在张仲清又好言安慰自己,这让郑注大为感动。于是,面对张仲清设宴款待的盛情邀请,郑注决定前往赴宴。

不过郑注一定想不到,这会是一场鸿门宴。

当郑注带着亲兵来到张仲清所在的监军使院时,李叔和将郑注带来的亲兵留在门外予以款待,只有郑注和几个随从进入监军使院。张仲清迎接郑注进入客厅后显得格外殷勤,宾主落座后开始交谈,双方交谈甚欢时李叔和藏刀入厅,绕到郑注背后,抢前一步,挥刀猛砍,只听“嗖”的一声,郑注当场人头落地,紧接着在李叔和的组织下,对郑注带来的亲兵大开杀戒,并同时前往郑注的府衙将其全家老小全部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