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各不相让(第6/15页)

随后,窦建德做了三件事:为高士达发丧;招集亡卒;争取隋朝官吏的归附。

做人要厚道,仁者得人心。

没过多久,窦建德的军威得以重振,并且很快发展到十几万人。

大业十三年(617)正月,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立政权,称长乐王。

关于窦建德的故事,我们先讲到这里,在后边这位猛男还会和李渊一较高低,我们以后再说。

在隋末的历史舞台上,猛男级别的人物数不胜数。

在介绍了李猛男和窦猛男之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位猛男。

这位猛男我认为他是所有的反隋势力中,最有实力与李渊掰手腕的人,可是最后由于策略不当,最终被李渊毒杀,其结局很是令人惋惜。

好了,不说这么多了,他就是杜伏威。

杜伏威

杜伏威,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相公庄镇河滩村人。

在前边,我们介绍过,隋末各路农民起义中,势力最大的有三家,第一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第二是河北的窦建德;第三就是杜伏威。

与前两人相比,杜伏威的出身最为贫苦。翟让虽然是农民,但是好歹曾经做过公务员工作,李密是世袭的蒲山公,窦建德也算是个小土豪,杜伏威不同,他无财无势,是彻底的贫农出身。所以他来到这个世界后的第一份职业就是待业,因为他的家里实在太穷。

他与临济牧羊人辅公祏结为生死之交,辅公祏多次偷姑姑家的羊接济他,可以说要是没有辅公祏的帮助,杜伏威早就饿死了。

不过通过辅公祏源源不断地接济杜伏威这件事,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杜伏威是很有人格魅力的,要不然谁会愿意不断地偷东西去帮助他;第二可以看出辅公祏也是个穷人,辅公祏要是个款爷,还用去偷羊?

杜伏威很感激辅公祏的帮助,虽然明知道这是接纳贼赃,但是没有饭吃的感觉实在难受,也就接受了,随后两个人结为了刎颈之交。

作为穷人,其首要问题就是吃饭。可是偏偏杜伏威和辅公祏的吃饭问题却不好解决。虽然凭着偷羊可以暂时解决一下吃饭问题,但这毕竟是犯法的事情,搞不好官府追究出来,会吃官司。

这种担心,不无多余。虽然辅公祏是个“偷羊圣手”,其偷盗技术绝对一流,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没过多长时间,这件事情就被泄露出去。官府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情。

偷羊并不是什么大罪,最多也就是关进监狱待几年,但是你要看在什么时代偷羊,在隋末那个年代偷羊,可能会杀头。

你能想到,偷羊和杀头联系在一起吗?是的,很有可能。因为当时是隋炀帝的统治。

大家都知道,“造反”这个职业在当时来讲是非常走红的。隋炀帝被造反派们搞得焦头烂额,所以情急之下,下了一道命令:允许地方官对盗贼自行处理,也就是说有可能把你关进监狱待几年,也有可能在你的脖子上留下个碗大的疤。

问题是你会碰到什么样的官员?如果碰到仁慈的官员那一切都好说,可是如果碰上酷吏,偷一文钱就能杀头,何况是偷羊?杜伏威虽然没有偷羊,但是接纳贼赃,同样有罪。

对不起,你们一起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这就把杜伏威和辅公祏难住了,要不碰碰运气?别啊,哥们儿,万一碰上酷吏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珍爱生命,远离酷吏。

那该怎么办呢?是啊,该怎么办呢?让我想想。

哎,你看,现在很流行“造反”这个职业,要不咱们也去试试?

造反?咱们行吗?

嗨!你没听过一句话吗?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好!要不咱们就去试试吧。

大业九年(613)十二月,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个人走上了造反事业的征程。那一年,杜伏威年仅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