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新加坡华侨(第2/15页)

1897年,徐勤在横滨创立戒鸦片烟会,邱菽园的挚友,《香港华字日报》主笔潘飞声和《知新报》主笔刘桢麟分别创设分局于港澳,新加坡“僻处南荒,声气不广,虽未设有分局……其开列履历寄往香港分局挂籍者亦不乏人”。《天南新报》成立后,社友李乾生“以为不设分局不足以通声气善鼓舞”,与邱菽园协商组织。[6]

黄乃裳返回福建,即在教会所办《闽省会报》发表《英华格致书院关系国家说》,首次表达其变法维新思想,主张讲求西法,培养西学人才,振兴工商业。接着独立首创《福报》,痛斥顽固守旧,宣传变法维新,并协助任英华书院教习的美国教士蔚利高(C.Myron Wilcox)润色其译著的《美国史略》一书。1898年春,黄乃裳携长子再赴北京参加会试,刚好遇上百日维新,遂“奔走于六君子及讲求新学诸京官之门”[7],与康、梁等多有交往,屡次参与上书活动。

力昌与维新派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族兄力钧。后者早就与上海的闽籍新党人士过从甚密,徐勤在《时务报》期间曾倡设戒鸦片烟会,力钧与郑孝胥、陈季同等参与其事,以后力钧又与陈宝琛等在福州设立蚕学会。[8]黄乃裳在福建举办的各项新事业,也得到力钧的大力支持。

徐季均虽“夙居闽垣”,但“久与西人游处,举凡地球时政事宜,无不烂熟胸中”。[9]他主持《天南新报》笔政,以“古梅钝根生”的笔名发表大量论说,抨击清廷弊政,呼吁变法革新,有目可查的如《驳上书筹饷议》《防俄末议》《论中国积弊》《隐忧篇》《论中国吏治之坏》《论挽救中国吏治之坏》《时局卮言》等。尤其是一篇题为《论中国吏治之坏》的长文,连载多期,指陈中国官场通病共十四大害,声称:“虽其间不乏清慎勤明之吏,然横览廿一行省,千数百州县之中,不过百中一二,其余大半俱系民蠹民贼,其足以斫丧我国元气者,实属不少。”[10]“若使逐条诠写,穷究其弊,虽罄南山之竹而书之,有不可胜书者。”对此,他提出三条“治法”大纲:“设议局,增俸禄,裁冗员”[11]

林文庆长期求学于欧洲,与国内维新党人较少直接交往。他是黄乃裳的大女婿,其妻黄瑞琼“淹博华英文字”,曾于1895年秋偕美国女友环游地球,“以增识见,冀兴中国之女教”,被李鸿章视为奇女子,准备奏派为即将在英国召开的万国妇女大会代表。[12]他虽然在五人中唯一没有科举功名,一生主要接受西方科学教育,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却丝毫不逊于他人。

戊戌政变后,邱菽园等人与康、梁的关系更形紧密,不仅思想共鸣日趋强烈,个人交往和组织联系也不断加强。《天南新报》同人对于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著文针锋相对地驳斥查禁报馆访拿主笔的上谕,称:

报纸最为生民之益者也,安得谓之最为生民之害者乎?……主笔之人,多系淹博之士,深知古今利弊,洞达中外时务,徒以文章憎命,不能见赏于有司,于是挟其辅世之心,长民之具,降而就报馆之席,有时出其经济,发为议论,使在上之人阅之,可以兴利除弊,在下之人阅之,可以益智广闻,此固大丈夫不得志于时者之所为,而亦本范文正公为秀才时以天下自任之志也。[13]该报有意识地增加了转载康、梁派《知新报》《清议报》各报论说的频率,并代为发行日本人士大岛省轩印制的康有为、梁启超的大幅照片,代销《清议报》。[14]

1899年,邱菽园、林文庆等人又倡设女学,不仅在女子教育方面开南洋风气之先,更重要的是公开表明反对政变后朝旨的立场。百日维新期间,海外各埠奉诏办学,清廷驻新加坡领事造庐请谒,共草章程,欲请邱菽园、林文庆担任中西总校,邱辞不就。所以《清议报》转载林文庆募创女学堂演说时特意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