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西南有条河(第3/9页)

他说他本来就是个普普通通的人。

谈到黑士地上一位名气更响的英雄时,一些老人就谈起与这位英雄有关的至今默默无闻的一位英雄。

在清除锦州外围一个重要据点时,攻上去,打下来,他(恕我未能写出他的姓名)一直在前线指挥,并率队冲锋。部队打得差不多了。据点快拿下来了,他也负了重伤。

他却不能成英雄。因为後来指挥战斗的那个人。过去就是个英雄。要锦上添花,树个大英雄。

当时人们为无名者不平,後来则觉得成名者官越当越大不是那麽回事儿。有人说他当年也就是个指导员水平。有人讲他当了大官後的许多笑话,说这是把他糟踢了,也把别人糟踢了,把党的工作和事业也糟踢了。

英雄和当官本来没甚麽必然的联系。可英雄模范怎能不当官呢?

中国最尊崇的是甚麽?

在死人堆里站起来,又在众目睽睽中被人窃笑,甚麽滋味儿了这或许是甘愿默默无闻者的注释之一。

被俘者

黑土地3年内战,从士兵到团长、政委,都有被俘的。

有的跑回来,有的又被俘虏过来。後者基本都处理回家了,前者要进行审查。谁知你是自己跑回来的,还是故意放回来当特务的?

对干部审查尤其严格。

1师出关不久,某团团长、政委带警卫连看地形。敌人先到了。

连长要打,政委说看清楚,别误会了。打一上午,只团长带几个人冲出来。连长被俘後自己跑回来,政委员伤後被俘,三下江南时被放回来,连长送去後方审查,政委先转业到地方,後来打发回家了。

不论甚麽职务,曾有多大功劳,当了俘虏再放回来,就一切都化为乌有,甚至变成负数了。自己跑回来了,即便当时能审查清楚,“文化大革命”也难过关。

一位重伤後被俘的老人说:军人怎麽的都行,就是不能当俘虏。

当俘虏就不是人,连国民党兵都不如了。国民党兵抓过来当“解放战士”,你回来就不好“解放”了,到“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就更难“解放”了,可战争能没有俘虏吗?而当了俘虏,回来还照样干,那仗还怎麽打呢?这是没法子的事。就是要叫你生不得,死不得,人不人,鬼不鬼。

先拷打肉体,後拷打灵魂。

拷打一个人,也让大家放明白些。

没有比被俘者的命运再悲惨的了。

没有比这种政策再残忍的了。

因为战争就是残忍的。

流血的政治是不容忍吝啬鲜血的行为的。

被俘和失踪的5万多人中,坚贞不屈者,无疑是更高层次上的英雄。

逃亡和清洗的15万人。被清洗者中那些错杀的呢?他们有墓吗?

墓前有碑吗?那碑文应该怎麽写?

血火之中,4纵在塔山畏缩不前的,只有36团4连副连长史可辉一个人,听说要进关了,也是六昼夜,一个11师就逃亡200人。胜利之师而大规模逃亡,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农民意识,舍不得离开家乡和黑土地吗?

黑土地甚麽都知道。

那座碑

一一他们也有姓名之三

“在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歼灭了敌人一百零六万馀人”,其中“俘虏了敌人六十四万九千六百卅人”。

就是说,有40多万国民党官兵,或残废,或失踪,或抛尸黑土地。

都没有碑。

凡尔登

东进兵团在塔山抛尸7千多具,塔山镇一些老人说:那仗打的呀,村西南黄乎乎没别的,血清糊落的全是“死倒”,饮马河都填平了。国民党埋了些,国民党走了政府又号召去埋。哪有那些人手呀。第二年不用号召,庄稼人没开化就下地了,这沟边拖一个,那坑里埋一个。天暖了,不清整了怎麽种地呀?都说狗吃人,猪也吃,吃红眼了。那也吃不了,那狗和猪才叫肥呢。有人打那就不吃猪肉了。